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一种彩瓷。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斗彩之名却不见诸明代文献。遍查明代谈瓷之书,都把斗彩称作“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成书于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齐全体,名曰斗彩。”使创于明宣德年间,成熟于成化年间,并在当时就已获得极高评价,流传至今的更被视为珍品。斗彩瓷的生产在清代得到了大力推广,雍正、乾隆时期的斗彩则尽力模仿成化遗风,施彩淡薄,填彩准确,制作精细,造型千姿百态。1912年刊行的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卷二十四)曰:“何谓豆彩?盖所绘花纹以豆青色为最多,占十分之五、六,故曰豆彩也。或称斗彩,谓花朵之攒簇有类斗争。或称逗彩,谓彩之骈连有同逗併。实则市人以音相呼,辗转讹述,殊非正诠……”“直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出版的杉村通造编《陶瓷大系——清代的官窑》一书,对斗彩的解释仍沿用《陶雅》、《饮流斋说瓷》中的说法,书中曰:“斗彩,始自成化时期,这是一种柔润,实有光泽的五彩,其淡绿色彩与蚕豆相似,故亦称豆彩。”也有人认为江西方言中,“斗”与“凑”发相同之音,故斗彩即“凑彩”,有“凑合”之意。
点彩:全器纹样主要以釉下青花勾勒渲染,釉上各种彩色只是稍加点缀而已。画面清新淡雅,点缀的色彩不惹人注意。
覆彩:在釉下五彩或釉上的图案上,再覆以另一种色彩。成化斗彩瓷器上的公鸡羽毛及桃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