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朝装饰彩特殊品种之一,在褐色的釉上加施古铜蓝色或绿色锈斑及金彩,在彩色和纹饰方面摹仿古代青铜器色彩,故称“古铜彩”。为创烧于清乾隆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特殊品种之一,与同时期的珐琅彩一样很受重视的陶瓷分类,它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在紫金釉或茶叶末釉上,用红、绿、黑、蓝、酱黄等低温彩仿造青铜器的斑驳锈痕,或用金彩摹绘出璀璨的错金银纹饰,其质感与青铜真品几乎无异,所仿器物的足部多为黑色或酱色,底部刻有“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此外,还有金彩、红彩、黄彩、红绿彩等。
乾隆朝的瓷器生产盛极一时,在瓷器的制作上又突出发展了特种工艺,即仿漆器、仿竹木器、仿古铜器及仿各种水果、海螺等象生瓷。仿品不仅形似,且釉色、质感也与实物相差无几。这种制瓷工艺的创新得力于当时的督陶官唐英。此尊以沉着无光的色釉为底,在暗绿底色中闪烁着黄色斑点,又有铁锈色斑和青铜器上特有的纹饰,充分显现出古朴典雅的特色。
其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是在紫金釉或厂官釉上施红、绿、黑、蓝、酱黄等低温彩,以烧制出青铜器锈迹斑驳的效果,或用金彩摹绘璀璨的错金银纹饰,其质感色彩均于青铜真品相若。典型器如故宫博物院藏古铜彩牺耳尊,古朴典雅,釉色青绿中间有蓝绿,铜红色锈斑,器腹带形几何纹装饰一周,看上去与战国错金银器无别,造型逼真,可谓精绝。古铜彩的烧制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但其制作工艺和色彩运用远不及乾隆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