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性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款识表达的内容可分为:纪年款,堂名款,陶人款,吉言款,赞颂款,花样款等六大类。按书写部位分,主要有底里铭和额铭。将款字写于器物底部的称底里铭,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定窑口和辨别真伪都有重要作用。
图:明朝隆庆纪年款
专为宫廷烧造的瓷器款识叫“官窑款”,民间烧造的称为“民窑款”,除了纪年款外,还有堂名款、吉语款、警语款、陶工款、干支款、花样款等。中国自瓷器出现,历代器物出现款识的情况不多,只偶尔出现一些刻划或书写得很潦草的行书,字款的内容也多属于纪年、纪事。自唐代始,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加强,陶瓷器产销两旺,瓷窑瓷场大量兴起,竞争又由此而兴,此时各种标识性或广告性的款识大量出现。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款识,如定窑器上的“官”、“新官”字款,建窑墨釉盏上的“供御”、“进盏”、“枢府”等款,这是各窑场奉旨烧造的进贡产品的特殊标记。自明代开始,瓷器的款识装饰逐渐盛行,主要是年款,其实也有少数吉祥语款和家藏款。年款的字体,既有楷书又有篆书,既有横款又有竖款,品种繁多,形式不一。典型的代表官窑是龙泉官窑。明代官窑器物年款装饰发展到清代大为盛行,主要以书写款为主,也有少量的刻印款和其他各种款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