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纪年款:主要见于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官窑瓷器上冠以帝王年号款始自永乐朝,后成定制。但永乐官窑年号款只见四字款,官窑瓷器上落六字双行或三行楷书年号款并围以双重圆圆这一最常见的体式,则始自宣德朝;常见的六字双行围以双重方框的体式,始自成化朝。还有—种常见的环书于高足杯、碗足内沿的六字或四字年号款的体式,也始自成化朝。明代官窑瓷器纪年款以朝代款(又称年号款、年款)为主,民窑瓷器纪年款则以干支款较为多见。明代纪年款多以青花料书写,兼用暗刻、模印、釉上彩和白泥料书写。落款位置以器物外底最为多见。也有在器内底、近口沿、颈、肩、腹、流、柄等处的。官窑年款字体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朝有篆书体外,其他朝未见。
图:手绘缠枝莲花青花花瓶
款字排列方式,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最为多见,六字三行、一排横书、一行直书、六字环形、四字钱文排列等极少见。官窑年款多由宫廷出样、御窑厂有专人负责照样书写,字体严谨规整。民窑纪年款则大抵随意书写,字体多草率不规。据有关专家考证,明代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始自洪武二年(1369年)。止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此期间官窑瓷器上的纪年款以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较多见,其他朝则少见。有人根据明代各朝官窑瓷器上年款的特点,将明代官窑瓷器年款总结为五句口诀,即“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这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清代纪年款:清代景德镇官、民窑瓷器上的纪年类款,从款识内容看,主要分为朝代款(又称年款)和干支款两大类。年款多用于官窑器上,干支款多见于民窑器上。官窑年款以楷书或篆书的“大清某某年制”、“某某年制”、”某某御制”最为多见,如“大清康熙年制”、“雍正年制”、“康熙御制”等。款字多落于器物外底,个别的落于近口沿、足内沿等处。六字楷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个别为三行排列或一排横列,款外围以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六字篆书年款绝大多数作三行排列,少数作一排横列,极个别的为双行排列,款外多无边栏,个别的围以双重圆圈或双重方框。四字楷书或篆书年款多作双行排列,外围双重圆圈、双重方框,也有无边栏的,个别的四字篆书年款作上下右左钱文排列。
清代纪年款可分成釉下青花款和釉上珐琅彩款、矾红彩款、金彩款以及刻、印款3大类,其中青花款在所有纪年款中占主导地位,珐琅彩款则集中出现于康、雍、乾三朝,随着珐琅彩瓷器的消失而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矾红彩款。刻划和模印款则用于颜色釉瓷器上,如白釉、厂官釉、仿钧釉、炉钧釉等。从字体上看,整个清代纪年款不外乎楷、篆、隶几种,其中楷书居于主导地位,自始至终都在使用.篆书款出现于康熙晚期,当时只用于供祝寿用的金釉蓝团寿字和五彩三多纹器上。雍正时篆书款增多,许多仿制名窑的品种上均喜用篆书款。乾隆时楷书、篆书款平分秋色。嘉庆及其以后各朝,篆书款数量渐减,基本以楷书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