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也是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鱼因与“余”谐音,寓“富贵有余”、“连年有余”。鱼纹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姆渡文化陶器,瓷器鱼纹见于宋代,明清时期鱼纹多见,且表现方式很多,有青花、釉里红、五彩和粉彩等。鱼纹有1尾~5尾不等,多与水纹组合,或莲池水藻,或水藻游鱼。龙泉窑鱼纹多为器心贴有相对的游鱼,青翠的釉面好似水波,鱼在嬉戏,极富艺术感染力。元代鱼纹体肥而大,多与水草组合在一起,具有线条流畅、绘画细腻、生动活泼的特点。鱼的种类有鳜鱼、鲤鱼、鲶鱼、鲈鱼等。明代的鱼纹绘画富有静态,不追求真实性,带有装饰性,以鲤鱼为主。明永乐官窑鱼纹尤以釉里红三鱼最为典型。清代鱼纹绘画细腻,以写实居多,且富有寓意,常与磐、璎珞、灵芝组合寓意吉庆有余。清晚期多以金彩描绘。
图:中式餐具·56头高档骨瓷金鱼纹系列餐具套装
图案表现为鱼的形态,脊鳍与腹鳍各一个或两个。鱼纹常饰于盘内,反映器物装饰和器物的造型是密切结合的。鱼纹也常施于铜洗和铜镜上。商代的鱼纹,脊鳍和腹鳍各有两个,鱼的形象较为呆板。春秋战国时期的鱼纹,常见有一个脊鳍,鱼口多张开,形象生动。鱼纹多施于盘内。故宫博物院藏一件龟鱼蟠螭纹方盘,盘内鱼纹显示出鱼在水波中游动的状态。鱼纹也常见于汉代的铜洗和宋、元的铜镜上。传统寓意纹样。《史记·周本纪》上说周有鸟、鱼之瑞。又《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五引《风俗通》曰:“伯鱼之生,适用鐀孔子鱼者,嘉以为瑞,故名鲤,字伯鱼。”说明鱼在古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种瑞。汉代画像石中,鱼纹大多为鲤鱼,并常常与龙、凤同处一画。同时,鱼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孙的祝福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