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讯 今年的陶博会共征集了5000多项高新技术项目,这些新技术为陶瓷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使淄博陶瓷乃至山东陶瓷借助陶博会,叫响“当代国窑”品牌。
我现在是在陶博会展会现场,大家可以看到,在我左手边的是有“陶瓷奢侈品”之称的上海汉光陶瓷,在我右手位的是有“北方瓷都”之称的河北唐山瓷,他们都是首次亮相本届陶博会的国内知名一线品牌,足可见淄博陶博会的吸金力已是今非昔比。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说:“第一届开展规模很小,在广场上,当时只有两层楼,当时都限于山东省的陶瓷。那么这两届可以看到非常突出,我发现了近几年在中国陶瓷当中很拔尖的一些南北方企业都涌到这个展览会上来。”
从2001年首届陶博会只有100多个厂商参展,成交额仅1400多万元,发展到2010年第十届陶博会30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成交额达35亿元,历经10年的打造,淄博陶博会规模、档次、吸金力长足进步,已经成为南北陶瓷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
办会十年,也是淄博陶瓷产业脱胎换骨、提升改造的十年。曾经拥有国内第一条隧道窑的淄博陶瓷上世纪末陷入发展的瓶颈。陶博会助力淄博陶瓷转型,企业被迫从只专注自我到在家门口亮丑,到与国内外知名陶瓷企业同台竞技,倍感压力的同时极大催生了发展动力。
淄博华光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苏同强说:“因为每一个企业,每年创新的新材质、新器型、新画面,新产品都是在这个会上集中亮相,大家都要比一比,今年有什么好东西、明年有什么好东西。”
陶博会为淄博陶瓷产业带来了资本、技术、人才,更带来了发展理念的转变。
淄博陶瓷行业协会会长韩克新说:“这十年办会的过程,是淄博陶瓷行业由低端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制造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过渡升级的过程。”
以华光为例,企业规模最大时有14000名员工,24条隧道窑,现在只有2600名职工,5条隧道窑,规模变成了原来的1/5,效益却是过去的几倍。
淄博华光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党委书记 苏同强:已经彻底地摆脱了过去陶瓷高耗能、高污染、低价值的这样一种状态。
如今,淄博陶博会与广东佛山陶博会南北呼应,大有分庭抗礼之势。总量占全省75%的淄博陶瓷领衔山东陶瓷产业迈入全国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