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0日,醴陵,这座拥有103万人口的荆楚古邑站在了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这一天,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县(市)”评价报告中,赫然写着醴陵市的名字。
对于醴陵,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排名,而是矗立的一座历史里程碑。
“‘四个轮子’才跑起来,迟早会飞起来的。而解放思想、创新是永恒动力,撰写着我们的未来。”所有醴陵人这样不假思索地说。
痛定思痛,醴陵要追赶了
站在仙山公园,伴渌江而建的楼层、千年古樟、禄江书院、洗心泉、左权将军碑相映成趣,这就是古老而又年轻的醴陵,享有“瓷城”美称、且已获“中国花炮之都”称号的醴陵,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还是长江流域第一个亩产过吨粮、第一批财政收入过亿的县市。
“但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因为种种原因,曾经的‘三湘第一县’渐渐落后了。”醴陵市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袁亮说。
2008年,是醴陵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痛定思痛的醴陵人开始思考,开始迎头追赶。
这一年下半年,该市领导带领醴陵各乡镇党委书记、市直机关单位一把手到江西丰城、浙江诸暨等先进县市学习。
“当时的口号是‘争一流,进百强’。”袁亮说,但这只是一个模糊概念,具体怎么做大家都不晓得。
“途中,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谈、一路想,这些县市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开放的力度,招商引资的规模和档次,尤其是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园区建设的大气魄、破解难题的新理念,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有干部回来后说,这次学习,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路。
在学习的最后一站,决策层终于确定“争一进百,科学跨越”的发展目标。“争第一”,在株洲5个县市当中,醴陵的经济发展总量、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人均数要争第一;“进百强”,用5年到8年时间,加快转型,加速赶跑,力争进入“全国百强”。
打造集群,为醴陵产业升级
醴陵实现从151位到98位的大跨越,仅仅用了3年时间。
目前,醴陵正在继续实施“三三方略”,建设釉下五彩艺术陶瓷园、花炮商贸物流园,以及投资大、市场前景好的新兴产业项目,如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升华科技等。
“大力实施’1511’工程,即打造1000亿陶瓷产业集群、500亿花炮产业集群、100亿产业园区,培育1个新兴支柱产业。着力走出一条以产业聚集项目、以园区承载工业、以创新驱动转型的发展路子。”醴陵市委书记谢清纯说。
“敢于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借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对于敢于创新谋发展、敢于负债搞建设,醴陵园区党工委书记向平这样阐述他的理解。
醴陵以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为基础,打造产、学、研一体教育基地。与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家级实验室合作,为醴陵提供学士、硕士培训和远程教育。
“高级工艺美术师从2005年前的2个增加到现在的90多个。”醴陵市人事局负责人说。“去年11月在醴陵结束的第二届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醴陵获评13名国家级大师。”
古城新城,奏响时代强音
每一个时代的创新史上,不仅撰写着创造者的激情、创新,也撰写着国家经济的崛起,撰写着下一个时代的未来。
醴陵跨进百强,就是绿色醴陵、幸福醴陵、富裕醴陵的综合展现。醴陵在开创“创新型醴陵”,为长株潭和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古城崛起探路。
站在新的起点,面对前面标兵跑得快,后面追兵咬得紧,醴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稍有松懈就要掉队。今年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谢清纯提出未来五年的总体目标:综合经济实力由全省前5强进入前3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由全国100强进入80强。
在奋进的征途上,瓷城醴陵奏响了“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让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加快实现产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跨越”的时代强音。醴陵还很年轻,但醴陵只要循着顶层设计的既定步伐,梦想终将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