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红遍大江南北,在大家都唱着“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同时,恐怕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歌词里有两句词引起了收藏专家马未都的质疑。马未都指出,周杰伦《青花瓷》曲调委婉,但歌词有两处严重错误,懂得鉴赏知识者都会看出。最严重一句是‘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瓶底从未书汉隶,明崇祯某些青花器身偶而写过汉书,显然歌词者不太懂瓷器。另一处错误则是,“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而宋体落款只有在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上用过,青花瓷中未见过。
图:青花瓷鼎状碧螺春茶叶罐(定制)
关于瓷器的知识普通人或许不甚了解,然而这个伴随了中国人三千多年的器物,在历史流转的过程中所承载的文化,现代人更是迫不及待的对它说了再见。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中国古陶瓷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古陶瓷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每一件器物的背后都凝聚着文明与智慧,蕴含着一段历史、述说着一个故事。
拿青花瓷来说,青花瓷兴起于唐代是有它的文化渊源的。大唐帝国国运昌盛,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时,中国陶瓷文化经过几千年的长足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度。这为创制青花瓷提供了工艺基础。
唐代帝王自称老子李耳的后裔,崇尚道教。唐代兴起于隋代末年农民大起义的长期战乱之后,需要与民休养生息,而道教的清静无为思想正迎合了当时统治的需要。唐代历经盛世、繁荣富强,在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传统文化基础上,更有博大的胸怀,视天下为一家。同时,佛教文化自东汉传入中国,历经几百年的融合和发展,已经儒道释互为影响。因此,唐代帝王同样提倡佛教,把它作为精神统治之一。武则天就重修白马寺,在龙门造佛像才有了现在的旅游景点龙门石窟。而佛教在武则天时代也达到了鼎盛。由此,佛教的素净雅致思想自然溶入中国文化之中。
在经济上,大唐帝国与波斯、阿拉伯等国家经过丝绸之路,有了更密切的交流。伊斯兰教由此传入中国,崇尚清真、喜爱青色与白色的伊斯兰文化思想也加入了中国文化大熔炉之中。这些文化思想的交流融合,对创造这一为人民所喜爱的青花瓷就是很自然的了。
可以说,每个朝代的瓷器都述说着每个朝代的故事。清朝的文人雅士,会在闲暇时间拿出一套瓷杯在手上把玩。对于器物的迷恋可以说是出于个人,也可以说是整个时代风气使然。北宋龙泉窑器型有炉、瓶、盘、渣斗及塑像等,各类造型变化有多种样式。如瓶有梅瓶、龙纹瓶、虎纹瓶、五管瓶、胆瓶、鹅颈瓶等;炉则有三足、四足及八卦炉、奁式炉等。南宋时,龙泉青瓷造型更加丰富,除各类日用器皿外,文房用具中的水盂、水注、笔筒、笔架等亦常见,象棋子、鸟食罐也颇有特色。许多形式的瓷器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消失,而形式也是文化附着的一种方式。
当然这与工业文明孕育下日趋成熟的都市文化不无关系,商业社会追求的是快节奏。人们都一味的往前冲,时间被碎片化,人却被物化。没有大把的时间来供人挥霍,能挥霍的只是金钱,能够在午后静静的品一杯茶已是奢侈。人们迷恋的只是科技,并非器物了。跟随瓷器流传下来的文化,也被尘封在瓷器里了,犹如加了符咒的封印,被永远抛弃在记忆里。
这种需要品味的瓷文化正在慢慢消逝,或许这是工业机器制造出来的超级都市阻止不了的。
现在瓷器的烧制都被机器严格控制了时间和温度,烧出来的模样没有差别。历经流水线出产的物品只能述说着它的使用价值,杯子就是拿来喝水的,而碗就是用来盛东西的。它们不能展示任何文化价值,这恐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