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 昨天,“瓷之色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展”在观复博物馆举行开幕式。观复博物馆馆长、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对这次以颜色为题材的新颖陶瓷展表示,了解中国陶瓷史就是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史,甚至是了解中国历史。
马未都昨日表示,近年来社会文化需求增大,老百姓对我们原来认为比较专业的东西的需求也在增大,比如希望了解一些“陶瓷内幕”,知道陶瓷演进的过程。“瓷之色”就是希望用通俗的方式讲深奥的问题。据了解,此次展览经观复博物馆精心筹备,以釉色为展览主题,展品为汉至明清各时代近200件颜色釉瓷器,划分为白釉、黑釉、青釉、酱釉、绿釉、红釉、蓝釉、黄釉、官釉、色斑釉、仿生釉几大类,清晰地展现古代陶瓷在颜色上的追求轨迹与非凡成就。马未都昨日介绍,此次参展的展品,有的收藏几十年了,这次是首次拿出来展览。如唐代邢窑白釉万年罐、宋五大名窑中的汝窑青釉圆形洗和哥窑葵口笔洗、元代枢府釉匜、明永乐白釉僧帽壶、清康熙郎窑红梅瓶等。
马未都称,此次展览做了大量的文字提示,希望观众静下心来慢慢看。理解陶瓷不仅是看它的价格,任何一个颜色都包含着巨大的社会意义。中国陶瓷可从两大类去研究,一类是颜色,一类是纹饰。纹饰相对容易理解,如人、山水。颜色呢,比如这是白色,白色有什么特点?它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包含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白瓷在唐代就非常完善,一直到后来每个阶段都有所不同,就表示社会不同的文化需求。我们社会的文化需求有差异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同样是儒家文化对我们产生过重大影响,但每个朝代和每个朝代的统治者的认知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在每一件器物中都可以表现出来。
马未都此次还出版了与展览相关的新书《瓷之色》。他说道,这本书想了十年,写了一年。他试图用文学语言做一种表达,这种表达比科学的表达更加有情感,有情感,人们就愿意往下看。陶瓷说起来是一门专业课,他愿意做一个普及的事,把复杂的问题试图用简单的方法说通,把一个深奥的历史问题用大众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述。据了解,此次展览将从9月16日至2012年3月16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