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5日),来自全国的40多支代表队、600余名选手会聚邯郸永年广府古城,准备参加将于16日至18日在这里举行的首届中国吹歌节。这是继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后,落户我省的又一国家级文化盛事。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活动品牌和文化产业为支撑,邯郸努力实现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邯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8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以及磁山、女娲、赵、广府太极、成语典故等文化脉系,赵王城遗址、邺城遗址、娲皇宫等国家和省级历史遗存众多。据了解,邯郸市将打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牌,用好历史文化底蕴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十二五”期间在全省率先建成文化强市、率先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邯郸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按照“文化+科技+旅游+市场”的发展模式,以“三园五城六基地”为龙头(三园:广府生态文化园、漳河生态科技园、磁县历史文化产业园;五城:赵王城、邺城遗址、梦城、宋府明城、梨乡水城;六基地:黑陶生产培训、磁州窑生产、文化创意和人才培育、“永不分梨”文化酿酒、草编制品生产、蕾兹万商务印刷),建设文化产业项目和基地,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传媒印刷、演艺娱乐、文化创意、文化会展、文化工艺品等六大主导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长为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让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不致淹没在故事里、遗址上、符号中,让可听的变成可看的、让静止的历史遗存变成流动的现实效益。为使延绵千年的磁州窑文化重焕生机,磁州窑所在的峰峰矿区实施陶瓷产业复兴工程,投资11亿元,建设仿古陶瓷生产线、磁州窑艺术馆、陶艺创造中心等工程,打造北方陶瓷之都。诞生于新石器时期、兴于殷商、繁荣于战国和秦汉的邯郸,与邯郸有关的“胡服骑射”、“邯郸学步”、“黄粱美梦”等成语就达1500余条。依托成语之都的优势,邯郸市实施了成语典故动漫制作工程,与河北深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从1500多条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当中,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00条成语故事,制作中国第一部百集动画成语故事。目前,第一集《胡服骑射》已制作完成。同时,该市与广州欧划动漫(英国)有限公司合作的大型3D电影《女娲补天》剧本正在创作中。
发掘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群众活动品牌和文化精品。近年来,邯郸市涌现出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等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文艺精品,城市红歌会、农村欢乐乡村等大型群众活动,成为邯郸市民的一道道文化大餐。以红歌会为载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在全国推广。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六届的邯郸中原民间艺术节,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获全国社会文化艺术类政府最高奖———“第十五届群星奖”。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调落子为基调排演的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2010年以来在全国大小院线公演100余场,场场爆满,被文化部指定为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参演剧目,并荣获“优秀剧目展演奖”,开创了该市专业艺术团体参加国家级艺术赛事的先河。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公益文化项目提升城市品位,以文化经营项目反哺公益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今年6月底,邯郸市主城区外的16个县(市、区)全部建成数字电影院,并与中联院线联网,城乡实现与全国同步放映最新影片的目标。被誉为“城台上的美玉”的邯郸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也于近日完工,即将成为邯郸市标志性文化地标。这座投资12亿元,融青铜文化、磁州窑瓷器文化、邯郸传统的高台建筑特征于一体的建筑,包括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一院三馆”,是邯郸市推动公益文化项目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