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陶瓷常识>>|
明清瓷缸探微

发布:2011-10-6 10:13:05  来源: 陶瓷采购网 [字体: ]

在景德镇窑的瓷器名品中有一种器物, 它的名称和用途学术界至今莫隶一是,这便是缸。

  总体来说, 瓷缸目前有4种称谓,即缸、龙缸、水缸、鱼缸。此外根据明末清初时所出现的不同型制,又有钵式缸、鱼缸之谓。对于它们的用处,说法也颇显朦胧。譬如《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余继明、杨寅宗主编)"器型"条称:"龙缸:明代景德镇官窑所烧的大型器,专供宫廷使用。大口,深腹,器壁厚实。定陵发掘后,知龙缸亦可盛油点灯。以青花瓷为多见,器身绘双龙宝相花、云龙、四环戏潮水等纹饰。"

  《简明陶瓷词典》(汪庆正主编)"器型"条释:"缸:盛贮(音助)器。陶制的在新石器时代河南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及夏商时期已有制作……"瓷制品金、元时期烧制较多, 以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制品最佳。景德镇窑生产专供宫廷使用的大缸缸腹上绘龙的即称龙缸,这类瓷器,可作陈设器,也可作水缸、养金鱼或盛油点燃长明灯等。"

  上述两本古陶瓷类工具书上所讲当然没错。遗憾的是,惟讲了大缸中画龙的一种,至于其他纹饰的大缸以及器形较小的缸似乎很难与"龙缸"之名对号入座。而权威的《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与《中国古陶瓷图典》对明代的"缸"与"龙缸"只字不提。

  笔者以为,明初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大缸本来是储水用的"水缸",是当时皇宫内的消防器具。明万历以后,由于御窑厂被毁,瓷缸生产以小型器为主,这才使瓷缸有了大龙缸,鱼缸、钵式缸及小水缸之别。持这个观点是基于以下两方面事实:

  一、古代防火器材中, 缸是主要储水工具。最直接证据来自故宫,

  在明清皇帝寝宫的乾清门外两侧,就显眼地摆着10口鎏金大铜缸,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据《故宫便览》介绍:"这是宫中的露天陈设器,也是贮水防火的用具。缸自重四千多斤,盛水也是四千多斤。宫中共有鎏金铜缸十八口,其他还有铜缸、铁缸二百九十口,共三百零八口。"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的消防能力甚为低下,即便是紫禁城咸安宫前专管消防的"火班值庐",灭火工具也十分简陋,水桶、水缸便是救火主要器材。

  二、龙缸窑是明清景德镇有史以来惟-以器型设窑、又以器型命名的专窑。《简明陶瓷词典》说:"龙缸窑,即缸窖,亦称大龙缸窑。据记载,前宽六尺,后如前饶五寸,入身六尺,顶圆。窑的烧成周期较长,需溜火七日夜,紧火二日夜,比火后冷却十天方可开窑。以其产瓷缸多画云龙,故统以龙缸窑名。"故宫博物院杨静荣在  2003年l2月6日中央二台周末《鉴宝》节目上就一件明嘉靖官款青花云龙纹缸作点评时说:"烧这种大缸的叫龙缸窑,这个龙缸窑,在明代初期有32座,到后来改成16座。19天烧一窑,当时那个窑,我大概算了一下,可能装两个到三个大龙缸,但是传下来的很少。"这两则内容无不说明瓷缸之特殊性。特殊在哪儿?以致皇家要设二三十座小窑"专烧",甚或还派出太监去督办。是因为这大瓷缸同皇家的生活安宁相关,而且若发生火灾,可能还同皇上的龙体安危直接有关。

  由此可见,龙缸窑生产的大缸并非通常意义之鱼缸,实际上是500年前宫廷所仰仗的储水防火器具。理由很显然,出于防火需要,朝廷尚需在殿外配置300余口贮水用的铜缸、铁缸。为了圣上安全,人们更有必要于屋内预备大缸,储水以防火。但是,把偌大金属器搬进殿内非常不雅观,真龙天子岂会怕火?假若换成瓷的,再以龙纹饰之,顿时美中添雅,且妙不可言:不仅是一件堂堂正正气派的陈设器,又名正言顺于文武百官,这就是大龙缸的奥妙与当时制作的初衷。

  故宫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底,第二年,明朝政权便由南京正式迁都至北京。这段历史,正好同传世宣德款青花海水翼龙瓷缸的烧造年代吻合。说明瓷缸的烧造不仅重要,还非常紧迫,几乎与紫禁城的建造是同步的。所以在一向被称作明代陶瓷史的"空白期",也没有停止过生产。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中说:"新近于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空白期’的大量残片,出土物中为数最多是龙缸残片。复原器高88厘米……此外,就这批龙纹大缸残器断口普通具有的窑裂旧痕来看,也印证了《明实录》中关于正统九年(1444年)饶州府烧青龙白地花缸瑕璺不堪的记载。"当然,从中亦反映出,水缸因体大、壁厚,烧制难度相当大,成品率甚低。

  明代早期水缸,以画龙纹为多,明中期以后,图案呈多样化。龙纹示圣明,鱼纹多雅致,其他也无不可,包括狮球纹、婴戏纹,只要美观大方就行。但不少纹饰和水沾边,如海水云龙、水禽莲池、鸳鸯荷塘纹等,目的固然为储水,也实在是品位、情趣与水缸在闲置时的一种巧妙结合。但瓷水缸的内涵与外延因龙纹先入为主,竟变成为单纯的"大龙缸",其真实面目则堕入雾中。

  据史料记载,明朝生产瓷缸,数万历最惨,不但没烧出一口称心的大缸(定陵神宗墓内的青花龙纹大缸系嘉靖造),还惹出大工潮。万历三十年,因水缸屡烧不成,宦官(太监)潘相又苛刻工匠,致窑工童宾跳火自焚,继而引发积怨沸扬的万余名工匠愤起抗争,盛怒之下放火烧毁了御窑厂。此后,瓷缸生产如夕阳西下,至明代结束也未见恢复。

  明祟帧时期,瓷缸但见小型,用途也明显有别于前朝,当为玩赏类型的鱼缸(图4)。此时,缸又有钵式新品种。

  清代,大缸恢复生产,尺寸之大,不亚于明朝的嘉、万时期;制作之精,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图案有的"惟皇帝才配得上享用的五爪龙纹",亦有供民间大户人家使用的四爪龙纹和山水、人物及花鸟纹等。中、小型鱼缸尤为多见,尺码不等,规格齐全。品种有青花、五彩、釉里红、粉彩与各种颜色釉瓷。说明此时的瓷缸已盛行于文人士大夫阶层。康熙时期,"鱼缸中有器壁较浅似木盆的,称之为"鱼浅",绘有五彩加金荷莲纹。此器型自康熙时初创,延续至晚清。雍正、乾隆时的,喜施以木纹釉,给出盆箍装饰,酷似木盆"(《明清瓷器鉴定》)。也有以传统的青花绘之,器形规整,尺寸硕大,是集观赏与休闲养性等功能为一体的居家美器。乾隆朝,宫里还流行一种深腹小水缸,有斗彩和青花等品种。民间则以青花器为最常见,直径在15至20厘米之间,高约12至16厘米左右,至清嘉庆、道光时产量更大,多见缠枝花卉纹小缸,品质一般。而有明以来的大口深水缸,一直沿袭至清末,这同19世纪后期才出现消防用"水龙"在时代上也相吻合。而这些外来的洋水龙,起初还离不开水源,要么靠水井,要么靠水船,以致人们在万般无奈之下,依旧得仰仗大水缸。直到20世纪初,消防车出现,让水龙显出威力,此时,水缸真的完全转业到养鱼上了。

  综上所述,明清景德镇窑的一些大龙缸以及绘上了其他图案的大瓷缸是供皇宫和上层社会消防灭火的一种储水器。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大瓷缸是被闲置的,也就自然成了养鱼器具,甚至成了事实上的大鱼缸。当然,在以往的岁月里,它们之所以要被人们淡化,被鱼缸所淹没,并被与其他中小型真正鱼缸混为一谈,还因为中国人历来讲究避讳,很在乎口彩,尤其是耳濡目染了文字狱的明清时人。

  本文在引用图录的同时,附上了这些器物的流通价,以便读者能了解各类瓷缸在历史、文化、艺术和研究方面的价值。为说明一些器物的时代特征,笔者献若干个人藏品为据以为补阙。

   明万历青花狮球纹大缸 口径59厘米 高50厘米

  直口,深腹,平砂底。缸壁厚实。器的内上腹与内底边分别有横接痕,外口沿署青花楷体"大明万历年制"窄边款。施白釉,釉汁肥厚,白中微闪青。通体绘青花狮球纹,狮子画五爪,以区别于民窑。两组双狮形体硕大,颇具王者风范。辅设葫芦、双钱、如意纹,寓意富贵吉祥与腾达。青花系用上等回青料,色泽蓝中泛紫,为万历早期作品。

  缸的口、腹完整,胫部的两侧各有一条窑缝。底部横接缝开裂,并有局部脱底现象,印证了大缸烧之不易和万历造缸的悲哀历史。

  明崇帧青花人物故事图钵缸

  口径14.1厘米 高14.8厘米敛口,圆腹,形如钵。口端平切,不施釉。平底微凹,口端与涩底隐露硬朗旋坯纹。罩白釉,釉面青白光亮,器的外底收釉处露胎较高。均具崇帧瓷时代风貌。

  青花发色纯正,钴料浓重处泛铁锈斑。书生的长衫、女子的裙裤饰"*"形花纹。地坡上萱草众生,合欢树叶子细密(题诗者前上方)呈左右对称状。云纹为重叠括号状。口部与胫部分别暗刻双弦纹,这些部属崇祯瓷典型特征。

  钵缸的遗存惟见有清瓷,故其始烧年代长期被认定在康熙。《桥头题诗图》虽多见于瓷器装饰,有"桥"的画面则一概不见。此器尽管破成4片,又有残缺,却属不可或缺的物证。

   清康熙青花鱼龙纹钵缸

  口径17厘米 高17.2厘米

  形如钵。圆唇, 圈足,底落"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书款。通体满釉,釉质莹白光亮。青花发正蓝色,淡雅明快,层次丰富。鱼龙图为明末清初习见。此缸纹饰工整,描绘细腻,胎质紧密,体量颇重,为康熙中晚期作品。

  清康熙釉里红鱼藻纹缸

  口径2l.8厘米 高17.l厘米

  玉璧形底,底心的凹脐及平底的边缘部位施釉,中间涩圈有一环垫烧痕,胎质洁净坚硬。通体罩粉白釉,色呈浆白,釉面光润,并有较多针孔状小棕眼。整器具康熙晚期风貌。
  釉里红呈浓红色,用笔同康熙"五彩青花"相类,以浓淡不一的多种色阶及纹饰间局部留白的虚实对比法,渲染出鱼纹的正与侧、背与腹的层次变化以及水藻的阴阳向背。画面富有立体感,笔墨勾画细腻,加上鱼眼用清花点缀,使四大一小红色之鱼神态灵动鲜活。此缸口沿外折,鼓腹下收至底,属康熙鱼缸之典型造型。

  釉里红始烧于元代,明洪武盛行,但色泽不够稳定,多数发色偏黑,并有晕散。永宣时,釉里红烧制成熟,色泽明艳。明中期逐渐衰弱,以至罕见。清康熙时,釉里红恢复烧制,时有杰作出现。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地步。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