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一君工作室里,一件不起眼的作品也许就是获国家级大奖的精品。这位年轻的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在全国陶艺界算得上很有名气的“得奖专业户”。
参加了市委书记刘慧晏调研陶瓷琉璃产业发展座谈会后,王一君的信心更足了,同时对艺术陶瓷的创作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说,淄博艺术陶瓷的春天来了,淄博艺术陶瓷的发展空间很大。
淄博陶瓷如何在全国各大产区中保持特色和创造优势?王一君认为,要充分利用淄博陶瓷的材质优势和当代国窑的定位优势,用系统综合思维在更大空间和平台上整合技术和资源,从而驱动艺术创新加速形成。
王一君说,融合技术,突破技术,形成艺术,这是淄博艺术陶瓷迈向更高层次的关键。淄博材质的多样化为陶瓷艺术工作者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时也为作品的 个性化提供了基础,把材质优势转化为创作和创新优势,艺术陶瓷就打开了空间。艺术陶瓷从无到有,淄博陶瓷艺术工作者天生具有开放的眼光和思维,在吸收借鉴 全国先进经验上没有思想包袱。随着“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产业定位的提出和实现,特别是市委把陶瓷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来发展的思想一出,艺术陶瓷具备了在全国范围内崛起的可能。
用作品说话,王一君一系列极具审美冲击力的作品充分体现了系统与综合的优势。刻瓷作品《韶光》获得2002年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 特等奖,《韶光》从材质、器形、釉面等方面,都是自己喷釉,自己找窑炉,对比窑炉的烧成温度、曲线等,反复进行试验,解决好胎质、器形、釉面后,再把刻瓷 融合起来。2008年获第五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金奖的鲁青瓷《萌者尽达》,从《礼记》中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把中国人的生命意识、自然情怀与陶瓷 语言完美结合,充满了灵动之气。
正是因为强调和追求艺术的个性和思想,王一君的作品往往出人意料,让人眼睛一亮,心里为之一震。多年来,王一君坚持工艺手段和造型都是自己做,不管是刻 瓷、彩绘还是陶艺,一定自觉按照系统综合的原则来处理。无论是材质和釉面的搭配,造型和彩绘的结合,王一君都要在创作中体现创作者本身的“角色意识”。这 种创新的思维使他的作品首次突破山东工艺美术的全国最高奖项纪录,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特等奖”,并屡获全国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