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2011年秋拍以超过32亿港元的成交额,创下了其历来第二高拍卖总成交纪录。虽然有1.68亿港元的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一枝独秀,但一些事先被人们看好的拍品纷纷流拍,无疑显示出目前市场上的投资风险依然存在。
“玫茵堂珍藏── 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无疑成为了此次苏富比秋拍的最大亮点。其中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刷新了明代瓷器拍卖世界纪录。然而,紧随其后的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的常设专场,虽然网罗了超过270件珍罕重要的宫廷御制工艺品,总估价逾7.5亿港元,但最终的成交价格才勉强达到预估的一半,近4.02亿港元,成交率也不甚理想。
与明代瓷器的“火爆”相比,清代瓷器显得非常“冷淡”,特别是在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的常设专场上,怀海堂旧藏的乾隆时期的官窑瓷器,估价1300万至2000万港元,最终流拍。
不仅是瓷器,前两年颇受欢迎的掐丝珐琅也有这个情况。此次拍卖的一件清雍正·铜胎画北京珐琅孔雀蓝地缠枝花卉纹朝天耳三足狮钮盖炉,体型丰硕,展现雍正一朝宫廷珐琅作之超群技艺。制作此类体型健硕、图案精致之器,所需至臻工艺,唯清宫珐琅作御用工匠可成。所配镂雕瑞狮钮盖,铜胎鎏金,模铸精细,展现御制风范。该拍品曾经是英国铁路基金会的旧藏,但是由于估价3500万至4500万港元,最终没有成交。另外一件料胎画珐琅彩雉“锦上添花图”长颈小瓶在2008年春拍的成交价格为1488.75万港元,此次估价1800万至2200万港元,也没有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几年拍卖市场持续火爆的情况下,此次古玩拍卖中,也是发生了赔钱的现象,这无疑也提醒投资者要警惕“赚了指数不赚钱”的窘境。在此次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中,有一件清道光·五彩“山水楼阁人物图”大尊,其在2007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的成交价为46.35万港元,而此次的成交价为56万港元,如果去除了卖家佣金,以及汇率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实际上是发生亏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