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一年一度的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如约而至。10月13日至16日,第五届合肥文博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千余家文化企业云集合肥,数以万计的工艺美术展品华彩亮相,一时间,各地文化精品争奇斗艳,工艺大师同台竞技,吸引了35万人次的观众热情参与,实现2亿元的现场销售额,均创历届之最。越来越火爆的文博会,给合肥带来了什么?
文化品牌添彩一城
从最初的 “两博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2007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到如今的第五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暨2011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合肥市的“文博会”进入第5个年头。回顾五届文博会,从几百家展商的参展规模到如今的千余家企业,从1万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到如今的4万多平方米,从6万多人次的参观量到如今的35万人次,从不到一亿元的现场交易额到如今的2亿多元,文化博览会已经成为反映合肥市文化产业稳步、快速发展的一面镜子。
“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也意味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意味着百姓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和生活层次的追求。作为一个文化艺术精品展演大舞台的文博会,其举办也是因势而就、众望所归。”有关专家表示,文化本身具有草根性,它是植根于市民的。文博会的定位也是如此,它贴近百姓,构建了市民享受文化艺术之美的场所。通过观赏包罗万象的文博会展品和丰富的活动内容,普通百姓获得陶冶性情、学习提升的机会。
“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就文化办文化,不能只局限于本土办文化,要立足本土、放眼全国乃至全球。 ”合肥的决策者们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着力把文博会做大、做专、做精,将海内外文化精品汇于一堂,将中华五千年的精绝工艺集于一身,同时立足文化、注重与市场、科技、旅游等资源的结合,充分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融会贯通和有机对接。
物华天宝扮靓文博
10月15日上午,第五届合肥文博会的专家鉴宝活动现场极其火爆,市民们小心翼翼地捧着精心收藏的宝贝,早早地来到会展中心门口排起长队,等待专家辨别真假。 “今天一共五个专家,分为书画、陶瓷、玉石、青铜器、杂项五项,其中每项限20个名额,上午一共100张票,8点多就被领完了。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纵观历届合肥文博会,都突出了高端文化与观众互动体验相结合的特点,举行了专家免费鉴宝、工艺美术品现场制作展演、民俗文艺演出、书画名家作品拍卖、论诗会友等一系列互动体验活动,让市民与高雅文化零距离接触,感受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每年的文博会都成了一场市民广泛参与的文化盛宴。
古色古香的红木家具、历史悠久的工艺烙画、饱满剔透的新疆和田玉、细致入微的竹雕工艺、写意传神的泼墨山水……本届文博会上,7大区的工艺美术精品包罗万象,浓缩了中国文化艺术精华。展会还云集了一大批国内工艺美术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表演或展示了他们所创作的作品。
10月13日,在文博会现场,坐落于长丰境内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的投资方——安徽华教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参加文博会,非遗园已和来自省内外的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签约,大大提高企业知名度。历年文博会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市场化运作,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办展和招商模式,企业在办展中得到发展,文化市场日益繁荣。通过五年文博会的举办,展会的规模、档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交易特色更加突出,促进文化产业调整升级,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增光添彩。
科技创新融入本土
文博会在合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5年来,参展规模越来越大、参展人数越来越多、参展形式越来越新。为将文博会打造成为长久不衰的合肥文化品牌,使其成为撬动合肥文化发展的支撑点,文博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合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飚说:“我们的长远设想是将文博会办成国际性的文化博览会,不断提升办展档次和影响力,不断促进合肥文化品位的提升。 ”
据介绍,在今后一段时间,合肥将从几个方面不断加大对文博会的关注和投入。宏观上,在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创新,充分融入科技等创新元素,赋予文博会新的内涵,让文博会对合肥文化行业发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在发掘合肥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展会的交易功能,实现文化招商。要将文博会作为项目交流展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平台,不断引进一批文化项目,使其扎根于合肥,并进一步使其融入城市发展当中。微观上,要不断改革办展的操作机制,在展品特征上不但要体现 “博”,还要体现“精”;在组织安排上形成程序化、规范化;在鉴赏、互动等不同活动内容上,要有所分区、功能明确;在规模上要进一步扩大,并体现国际化元素;同时,在展会人才队伍建设上,要进一步提升组织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升展会办展水平和服务质量。
我们期待,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合肥文博会将来能成为一场“永不落幕”的国际文化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