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关系仿佛是个永恒的话题,因时而不同,因事而不同,双方在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中痛苦并快乐着,个中感受可以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不同的厂商合作方式不同,合作的紧密程度也不尽相同,同一厂商不同时期的紧密程度也不相同,有时像夫妻,有时像婆媳,有时是朋友,有时又是对手,他们仿佛是一对欢喜冤家,有些患难与共,牵手走到白头;有些劳燕分飞、反目成仇;有些激情一时,最终难免分道扬镳,有些看似平平淡淡若即若离,却相安无事一路走来。
其实所有厂商合作的主要症结点不外乎:投入产出问题、区域保护(和代理权)问题、市场推广问题和结算问题,归根结底其实是彼此诚信的问题。
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主要怕:费用不真实、投入无产出、代理商不否执行企业的战略决策、结算不及时、客户不忠诚。而客户主要怕:企业没有持续的各种市场支持、费用核销不及时、企业不忠诚、渠道保护不利等等。
厂商到底该如何相处?这一直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因为他们天天都在相处,天天都磕磕绊绊已成常态,但当双方核心利益受到损害时、当某个坎过不去时,这个问题就成了问题。如何化解这揪扯不清的种种矛盾,如何在矛盾中寻找共同的目标,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经销商,经销商又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本文将为你做出解答。
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品牌知名度不高、网络不健全、资金实力弱,因此,很多小企业在寻找经销商时往往找那些网络健全、渠道控制力强、在区域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客户作为自己合作的首选,但问题恰恰就出现在这里。
客大欺店小企业没有话语权
小企业与大客户的合作往往处于被动,甚至有点低三下四求人的味道。如以预约见面为例,几乎没有几个是顺利的,要么不给见面,要么见面的不是决策者,有的甚至预约了几次才开始基本的谈判。小企业在博弈的开始就未能把自己放在与代理商对等的位置,处于下风也理所当然,说是双方的谈判,实际上是大客户提出什么条件,小企业都要无条件接受,根本没有话语权可言。
费用真假难分辨沦为大客户提款机
A企业是安徽一家生产副食品的区域性品牌,规模不过五千万,现有的销售渠道主要为传统渠道,但随着KA连锁等现代渠道的兴起,再加上企业需要向外扩张,A企业就把第一步的扩张计划放在上海,企业决定在上海寻找一家代理商以便操作上海的KA连锁卖场。经过寻找和洽谈,企业找到了B客户,计划让B操作L卖场、S卖场和D卖场在华东区地所有门店,此时,B客户拿出了上述卖场的一大堆费用单,比如:开户费、品牌费、条码费、检测费等,而且条码费都是按单店收取,这样算下来,操作这三个系统所需费用约一百万,而且需要企业一次性以现金形式支付,由于没有操作卖场经验,A企业只能按B客户提出来的条件照单全收,产品还没有形成销售,一百万的真金白银却丢出去了。其实,在上述费用中,B客户至少赚取30%的费用差额,B客户已经操作上述系统,开户费本身就是不存在或不须再缴纳,上述3家只有一家收取品牌费,且费用也没这么高,条码费更是差额巨大,第一,卖场并未有按B客户报给企业的额度去收取,换而言之,条码费收取标准被B客户人为抬高了;第二,很多卖场的条码费是可以打包收取的,而打包的费用远远低于单品单店收取的费用。
从签订合同那一刻起,大客户的各类费用单像雪花一样的飘过来,如果费用都是真实的倒也无可厚非,但费用单的水分很大,可企业自己没有能力操作,上贼船容易下来难,如鲠在喉,吞不下,吐不出,只能眼睁睁做冤大头。
妻妾太多受冷落市场推广举步维艰
什么是大客户?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手里品牌多、单品丰富。但大客户的优势,往往成为小企业的劣势,小品牌没有销量、市场投入不够、产品的销售拉力小,难以引起大客户的关注。做生不如做熟,谁也不想做出力不一定讨好的事情,你企业有人关注、有人协助,大客户的资源配置就能争取一些,否则没人关注你的生死,虽然看似找到一棵大树,却没有得到荫蔽,凡事还需要自己身体力行,未能实现借势的目的。小企业要记住:客户大,不代表你的产品就可以做的大。
货款回收不及时,企业资金周转难
C企业的老总向我大倒苦水,说自己企业的销量在不断扩大,但资金却越来越紧张,连买原料的钱都成了问题,流动资金几乎到了断裂的程度。C企业是一家从事调味品的家族式小企业,既没品牌知名度也没有销售队伍,其产品覆盖的市场范围也比较小,只龟缩在企业所在的市县区域,但随着现有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想寻求业绩的增长,必须走出原有的区域,向全国扩张,但扩张谈何容易。于是,他想用找当地最大的客户来弥补自己在管理、渠道、人员、推广等方面的短板,但为了合作,必须要牺牲掉很多,比如:价格、账期、进店支持等等。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价格低,无非是利润低,不至于资金这么紧张,费用支持也不至于,因为毕竟有销量作为支撑,那么,问题极有可能出现在结算上,我就问这个老板全年销售额和应收款的比例,结果,老板这才算了一下,说一年3千多万的销售,应收达近1500万,后期开发的这些大客户,结算期都是2个月以上,有的到期仍不能及时支付,搞得这个老板很被动,停货吧不敢,前期的投入太多了;不停吧,资金窟窿越来越大,于是越做越累、越做越感觉没钱。
流动资金像企业的血液,货款的及时回收是一个企业现金流的保障,货款回收不及时,血流干了,资金链断裂,企业也就无以为续。所以说,账期是企业与客户合作的基本前提,这个谈不拢其他一切免谈。现实中小企业的资金回收往往不尽如人意,讲究点的大客户一个月,狠一点的两三个月都有可能,很多大客户甚至会以各种理由延期支付,或在支付的过程中以各种理由克扣货款,一部分变成了费用发票,回到企业手中的寥寥无几。账期就像小企业的一个噩梦,逃也逃不掉。
美好的理想残酷的现实
很多企业会这样计算投入和产出:花一大笔钱,进几百家终端,按每店一天一个单品卖一个,这么多单品、这么多门店,还愁没有销量?但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残酷,前期高额费用的投入企业也认了、忍了,但可怕的是投入之后没反应,市场连企业预想的最低销量都没有达到,利润更无从谈起。市场无情的画了一张大饼,火热的理想却被一盆盆冷水浇灭,这种煎熬和结果恐怕是企业始料不及的。
退货?退祸?
对于任何企业的销售部门而言,其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客户源源不断的退货,对大企业如此,对小企业更是如此。
与大客户的合作,合同上一般会鲜明的标注:无条件退货,就是这5个字,给企业埋下了多少难言的祸根,害死了多少销售人。
小Q是X公司新走马上任的营销总监,企业招他的目的就是开疆扩土。小Q也踌躇满志,新官上任想好好表现一下,想做出点业绩来证明自己。由于自身的销售队伍还很小,于是与老板商定,借助自己原有的客户资源,寻找区域大客户操作市场,短时间内就可以建立渠道,形成较高的铺市率,老板也力挺这种操作方式。于是,小Q亲自上阵,去开发一些区域有影响力的客户,当然,这些客户很给小Q面子,合作自然不在话下,但合作的条件上寸步不让,特别是对于X公司这样一个新品牌、新产品,客户要求必须无条件退货,通过与老板沟通认为:只要货能铺下去,还愁卖不掉吗,就是有退货,也不会太多。抱着这种思想,X企业答应了客户无条件退货的要求,客户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大量的订货,根本不考虑市场的实际现状,能卖的、不能卖的单品全部下了订单。老板看到货物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又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了客户的仓库也特别高兴。但情况并没有想象的美好,客户由于单品选择不对、库存量过大导致产品日期过了超市验收日期标准、产品保管不善、后期维护不到位等因素,半年后,铺出产品开始源源不断地退到客户的仓库,打了小Q一个措手不及,不退吧,合同有约定,退吧,公司老板哪里怎么交代?结果可想而知,货物全部退回了公司,面对一堆烂货,公司所有部门的矛头都指向了小Q,尽管这种合作方式老板也是同意的,但老板是没有错的,最后的错都归结到小Q身上,可怜的小Q还没来的暖热自己的座椅,就不得不灰头灰脸地离开X公司。
悲情小企业想说再见不容易
很多小企业这样煎熬了两三年,也曾想抽身,也想与大客户说再见,但想说再见是何其之难。一方面,产品都已经导入市场,因为维护不好、推广不到位导致销量不佳,品牌更无从谈起,前期的投入都会打了水漂,想再找个下家,但品牌形象已经受损,前期不如人意的市场表现大家已知,谁也不愿意接受这看似烫手的山芋和留下的烂摊子。另一方面,如果客户不同意退出,肯定又会提出不合作的种种条件和刁难,代理权已经奉送给对方,终止合作,还面临赔偿和法律责任风险,即使不合作也会有大批的退货,未收回的货款还能收回多少?又有多少会成为呆账、坏账?(作者为江苏小康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在第八届中国杰出营销人金鼎奖中获杰出营销总监奖)
小贴士:由于话语权的不对称及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种种缺陷,想要大客户爱你并不容易,受伤的往往总是小企业。在大客户妻妾成群的品牌中,小企业备受冷落和欺压。
后记:“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小企业一旦错嫁门户不对的大客户,往往受尽委屈和不公平待遇,东风总被西风压倒,既不敢怒也不敢言,身心俱受煎熬。但世上不乏“有情郎”,有情有义的“贵夫”也大有人在。“民女”如何俘获“贵夫”心,请看下篇厂商合作之道之《小企业博弈大客户之:民女如何钓取金龟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