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景德镇的青花守望者
刚吃过晚饭,景德镇元青花瓷坊的画瓷人王婷就急急忙忙钻进了自己的工作室,她正在创作一件长50cm,宽35cm的扁瓶作品。“这件作品已经被预定了,” 王婷与记者聊着,并没有停下手中的画笔。记者看到,这件青花扁瓶已经基本完成,上半部绘以如意纹样,中间是典型的传统青花纹样密集的菊花纹,下半部两只孔雀站立在一片牡丹中……
作为千年瓷都,元代时,青花瓷被景德镇窑成功地烧制出来,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目前,景德镇近200万的人口中,从事画陶瓷的占三分之一,但画元青花的为数很少。元青花是仿古瓷中的一种,生产成本高,对工艺的要求也最高。
走进王婷的手工作坊,青花纹样的布料随处可见,或成了挎包,或成了桌布,或成了门帘,或成了天花板上的装饰伞,上面摆置的茶壶、茶杯全是她自己画自己烧的,朴实而有艺术感。摆在主要位置的3张大桌子,就是她平时创作的地方了。有些烧坏了但纹样画得很精致的器具,都被她归置在了进门左角的仿古长桌上。
画瓷几乎是王婷的生活全部。每晚10点前她一定会离开作坊回到家里睡觉,一早就又到工作室,基本没有娱乐活动,过着规律的生活。她说做青花是自己喜欢的事,对她来说,这就够了。来这里画瓷的画家、教授都说,王婷画的元青花是他们见过最好的之一,所以每次到景德镇,就会来王婷这里画瓷顺便讨教。据在场的一位画家介绍说,王婷画的《仿元青花四爱梅瓶》和《仿康熙十二月令花杯》,已被湖北省博物馆作重要复制品收藏。很多外地游客对于她画的仿古瓷,也非常喜爱,“现在真正的元青花很少见,价格也高,一般人没有收藏真品的经济能力,这些仿古瓷,工艺做得挺到位,画得细致又清雅,看了心情很舒服,我把它当真的来收藏。”
看到这些精美的青花,记者不禁感慨。据了解,发端于景德镇元青花瓷器,曾经创造了伟大高峰,雄踞于世界艺术的中心,中国的元、明时代,青花瓷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风靡全世界。但今天,对于多数人的生活来说,与许多曾经出于人们生活中心的传统手工艺一样,青花瓷已经显得太边缘化了。一个事实是,中国陶瓷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的90%,产值却不到世界陶瓷总价值的10%。相反,国外的陶瓷总产量只有世界的10%,但产值是全世界的90%。这对于中国陶瓷业来说,无疑是值得反思的现象。对于世界日用瓷重要生产基地的景德镇来说,做工细腻、设计感强、富有艺术性高的瓷器缺失,是整个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瓶颈。
在这个背景下,在景德镇还有像王婷这样一批坚持细致创作的手工艺人,默默地做着来“唤醒”传统手工艺的寂寞工作,让人欣喜。王婷说:“算起来,我做青花近20年了,自己的体会是,虽然做的过程较慢,但这样才容易保证每一只器具都是认真的,对于顾客来说,也有更大的价值。”在追求品质生活的今天,人们需要精致、高端的手工艺品提升生活品位。据我们了解,像王婷这样乐于坚守的画瓷人,也正得到更多有识之士的认可,尤其是一些专业画家或收藏者,都愿意到她这里来交流、画瓷、购买。
走出瓷坊,漫步在景德镇的大街上,堆积如山的陶瓷被随意丢弃在地上,有的烧坏了有裂纹有孔隙,有的外形不圆滑,有的釉色不均匀。据景德镇的朋友介绍说,当前多数瓷器还是通过分散的制瓷作坊生产,受技术的制约,10个进窑烧制的陶瓷器,有五六个是完好的就不错了。记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盲目追求产量化和短期效益的结果,使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生产出来的成品,相当一部分是粗糙、廉价的。而这背后,是原材料资源、电气资源、劳动力资源的浪费,随着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瓷都”的品牌正逐渐削弱。青花瓷在今天所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充满了困难的课题。其实,不仅仅是青花瓷,有许多曾经居于人们生活的中心,而今却被严重边缘化了的传统手工艺,或许都面临着同样的发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