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举行的潮州市首届手信节及“潮州十大手信评选活动”中,潮州聚缘轩的手拉壶朱泥壶“春满乾坤”荣获十大手信称号。
吴敬全在全神贯注制作朱泥壶
潮州手拉朱泥壶已有久远的制作历史,近年来,随着传承传统产业,打造文化品牌活动的深入开展,手拉朱泥壶被打造为潮州陶瓷特色产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大批壶艺家纷纷重操旧业,并以此带动起一批新人加入到传承陶瓷历史文化的行列中来,聚缘轩主人吴敬全即是这批新人的样板。
转行学做壶
吴敬全从事陶瓷生产制作虽说有近20年的时间,但与朱泥壶打交道却是近几年的事。潮州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办“中国瓷都潮州陶瓷博览会”,邀请潮州市著名壶艺家吴瑞深到现场演示手拉朱泥壶的制作,吴瑞深娴熟的拉制技巧让吴敬全看得目瞪口呆。此后,又有其他制壶艺师在各种场合表演手拉壶的制作,激起了吴敬全极大的兴趣。吴敬全决心闯入手拉壶这个领域,让自己也成为一名壶艺师。
吴敬全的父辈原来曾在陶瓷厂当过手拉坯工人,制作过手拉坯的砂锅,其技法也就跟拉壶差不多。他向父亲请教、学习这一手拉坯技法,不厌其烦反复实践,不断摸索。有了一定基础,掌握了一定的技法后,他开始向壶艺界进军。
泥壶虽小却大有乾坤,制法有诸多考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刚开始做壶时,壶盖与壶身无法很好地吻合,不是太宽就是太紧,效果极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吴敬全虚心请教了一些前辈及壶艺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反复探索实践、改进,终于在短时间内克服了这一难题。
异地求艺
看着凝聚着自己心血的一把把小巧玲珑的泥壶,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以后,他的头脑慢慢地清醒下来:要取得好的效果,要使自己的泥壶有所突破,必须继续努力,吸收前人及其他产区的经验。于是,他怀揣几把自己制作的泥壶,踏上往宜兴的求教之路,到宜兴向一些壶艺师请教,让大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点,吸收他们的经验、方法,借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技艺水平。宜兴壶的制作方法与朱泥壶有明显的区别,造型多变,不拘一格是宜兴壶的最大特点和优势。为了使自己的泥壶具有潮州朱泥壶所没有的独特效果和艺术风格,吴敬全开始参考宜兴一些名师的器型及表现手法,使制作出来的壶新颖别致、超凡脱俗,具有独特的造型及较高的欣赏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后,吴敬全开始全新设计属于自己的作品,同时把自己制作的手拉壶推向市场,居然获得较高的评价并有一定的市场效应。
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张守智教授,当得知张守智是陶瓷界的专家时,他竟然不远万里,从潮州跑往北京,带上自己制作的一批朱泥壶,上门请教张守智。当张守智面对一把把形态各异,造型新颖的泥壶,得知眼前这位年轻人从事手拉壶制作仅仅两年的时间时,大加赞赏,连称了不得。张守智认定眼前这位年轻人是一块可以雕琢之材,于是,从作品的设计、造型、成型均一一予以指点,甚至从壶嘴、壶柄的安接,应注意的大小比例都给予悉心的指导,使吴敬全茅塞顿开。临走之时,张守智还亲自题诗一首:“品茗赏壶侨乡风,凤凰朱泥见工夫”赠予吴敬全,给吴敬全极大的勉励。
两个年头过去了,如今的吴敬全在手拉壶这个天地里已经闯荡了五年的时间。五年,作为一个壶艺师来说,时间很短。但观赏他的作品后,你又会感觉到他做的时间很长。因为从他的壶艺作品来看,你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位新手的作品,反而有一种大师气魄的感觉。这可能得益于他的用心,也可能得益于名师的指点吧。
总之,潮州手拉朱泥壶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后继有人,得到了吴敬全这帮后起之秀的壶艺师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