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居禹州一隅的神垕镇,是钧瓷的发祥地,两次被评为“中国钧瓷之都”。现在,神垕年产钧瓷260万件,年产值11.5亿元,有数十件套钧瓷被选作国礼。神垕镇在“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又规划了占地2000亩的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里要建钧瓷文化馆、钧瓷文化体验区和钧瓷大师工作室。
开窑仪式再现神奇
穿过高大的牌坊,便是神垕镇的仿古一条街。
行走在神垕,你会被无处不在的钧瓷包围,沿街而立的店铺,琳琅满目的瓷器,让人目不暇接。
禹州为中国古代“四大瓷都”之一,而神垕是钧瓷的主产地。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且“窑变无对”而“钧瓷无双”的绝代风华而闻名于世。
神垕像一个钧瓷博物馆,众多的钧瓷遗迹在向人们诉说着文化的久远。
据考古挖掘,神垕境内唐宋元时期古钧窑遗址达25处之多,下白峪古钧窑遗址面积就达4平方公里。
因为保护的需要,神垕“唐宋古钧窑遗址”已经被回土填埋,但这丝毫不影响其价值,2006年,“唐宋古钧窑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月5日,第七届禹州·中国钧瓷文化节在禹州市举行。在神垕镇举行的开窑仪式,再现了宋代钧瓷匠人开窑的全过程。而开窑仪式,一直是钧瓷烧制技艺中最动人的部分,被钧瓷艺人视为传世绝技,秘不示人。而这次开窑,徐徐揭开了宋朝时钧官窑制作的神秘面纱。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关怀下,神垕恢复了钧瓷生产。千百年来,正是这些传承不息的制瓷工艺,改变着古镇神垕,形成了高贵的文化基因。
制定标准规范管理
2008年年底,禹州市因为钧瓷而被定为河南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定位是“钧瓷之都”,就是以钧瓷文化为主线,将神垕古镇开发和钧瓷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建设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
之后,禹州市将“禹州市(神垕)钧瓷文化产业园区”作为试验区的核心区域进行打造,规划了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钧瓷文化产业园区。禹州市还制定了钧瓷生产的地方标准,有千年历史的钧瓷产业,从此有了规范。
2009年5月20日,禹州市印发了《禹州市钧瓷生产经营管理办法》,其中规定,钧瓷原产地域保护重点范围是神垕镇现辖行政区域,从事钧瓷生产的单位,至少要有一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或高级工艺美术师。另外,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少于50%。
2010年9月,禹州市(神垕)钧瓷文化产业园区被评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禹州市(神垕)钧瓷文化产业园区办公室主任张永占告诉东方今报记者,自1956年神垕第一瓷窑试烧成功到现在,钧瓷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神垕镇和禹州市的主导产业之一。现在,神垕镇有生产钧瓷的企业173家,年生产260万件,年产值11.5亿元,从业人员上万人。
数十件套钧瓷成国礼
第七届钧瓷文化节的另一亮点是钧官窑址博物馆开馆仪式。
投资1.2亿元的钧官窑址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钧瓷专题博物馆。1974年,省文物工作队在此发现了构造奇特、保存完好的北宋钧官窑遗址双火膛窑一座和倒焰窑两座,震惊了陶瓷界。1988年,钧官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方今报记者看到,博物馆建筑风格厚重大气,博物馆由浴火千年、御用官钧等主展馆和宋钧官窑遗址展示馆,陶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部分组成。
一位讲解员说,这次展出的宋元钧窑器物达600余件,其中10件为钧官窑完整器物,这在国内博物馆参展史上前所未有。
博物馆里的展板内容显示,自1999年以来,禹州已经有48件套钧瓷被定为国礼。
近年来,神垕钧瓷先后被选定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高端礼品。国家领导人更是把钧瓷作为国礼赠送给奥巴马、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等外国元首。2008年,神垕钧瓷作品“四海升平”被联合国总部永久收藏。
今年8月22日,神垕镇锦丰源钧窑作品“润泽四方”作为国礼,外交部长杨洁篪出访泰国时,赠送给了泰国新任总理英拉·西那瓦。
为大师建创意园区
在神垕镇,可以看到一些与钧瓷有关的艺术馆和研究基地。
今年8月31日,钧之美艺术馆在解放路西段举行了开馆仪式,该馆利用锦丰源钧窑独特的煤烧、柴烧技艺,展示了锦丰源钧窑各个时期珍品300余件。
此前的5月11日,神垕镇大龙山钧瓷文化村艺术馆就已正式开馆。该艺术馆开业20多天后,占地1800平方米的晋佩章钧瓷艺术馆也正式对外开放。同时在2006年6月5日,由禹州市星航钧瓷公司建造的我国首座钧瓷窑炉博物馆在神垕镇建成开放。
今年6月7日这天,由省文化厅、省文物局主办,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禹州市政府等单位承办的“星航钧窑柴烧日”活动在神垕举办。钧瓷的烧制工艺有煤烧、柴烧、天然气烧和炭烧四种,而星航钧窑的柴烧钧瓷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件柴烧的钧瓷精品,分别赠给了故宫博物院等4家单位。
为了给钧瓷工艺大师提供一个创作的基地,神垕镇规划了占地2000亩的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里将建钧瓷文化馆、钧瓷文化体验区和钧瓷大师工作室。现在已经有40多家企业入驻,计划在3至5年内建成。
匠人应增加艺术修养
传承与创新,是钧瓷文化发展的核心。
千百年来,神垕窑火不熄,积淀了厚重的钧瓷文化,积累了高超的烧制技艺,被我国著名旅游专家魏小安誉为“活着的古镇”。
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任星航认为,现在的钧瓷名声在外,可要让钧瓷文化的精髓和灵魂真正为人们所了解和掌握,还需要更多钧瓷艺术的传承人。
据东方今报记者了解,禹州市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禹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项、省级的22项、市级的51项。目前,神垕拥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4人、省级8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0余人。
为了培养更多的陶瓷工艺人才,神垕镇除建有镇陶瓷职业中学外,还依托许昌陶瓷职业学院和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为神垕培养了很多技术骨干和一些工艺大师。
在宋代,人们追求简洁、明快、优美、清纯的造型,再加上釉色的奇妙变幻,使钧瓷呈现的不仅仅是一种瓷的概念,而是一种看似“平凡、平淡”,却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郑家钧窑厂长、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郑胜利说,多年来,神垕镇的一些钧瓷大师一直在致力钧瓷的制作创新,不论是在釉色上还是在器型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一些钧瓷产品,猛一看,觉得赏心悦目,可你仔细看过之后,却发觉可以细细“品”的寥寥。
郑胜利认为,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有着健康、积极、深刻的主题思想,使人看了赏心悦目、有所感悟而渐近于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同时展示出生活中的某些特定意义与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在现实中,钧瓷制作者如果能够补上艺术修养的短板,加上所拥有的丰富实践经验,那么,就会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