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具起始于宋,到了明代中叶,逐渐形成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紫砂艺术。与其他泡茶的工具最大的不同在于,经过长时期水的滋养,紫砂壶能形成“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的状态,于是就有了 “紫玉金砂”的名头,这也是紫砂壶让众多收藏者爱不释手的独特魅力所在。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遗传, 再加上当地人民的勤劳淳朴, 宜兴作为陶都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拥有着七千多年的制壶历史,宜兴紫砂产业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亲历了紫砂发展的不同 阶段,也因此在厚重之中多了一种阅尽沧桑的大气。 宜兴紫砂壶的制作技艺列入了首批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是宜兴得以继续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的新的契机。
图:如意宜兴紫砂茶杯-紫砂杯
据现存最早的紫砂典籍记载,紫砂壶创始于明代正德年间,是金沙寺中的一名僧人总结了当地陶工的经验并加进自己的巧思而创作出来的,这也正是他的功劳与过人之处。人们更为熟悉的是金沙寺僧的壶艺传承者——供春,并把他奉为紫砂壶艺的开山鼻祖。当然,有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 了紫砂壶的出现与繁荣,使紫砂泥从日用陶土中分离出来并逐渐称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饮茶的国家,这为日后茶文化的蓬勃兴起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又由于茶具与茶的相互依存的性质,这种时间上的先决条件促成了最初的饮茶工具的出现。 瓷器和茶叶同属东方古国的文明象征之一,应不是偶然的巧合,这二者多半是一对相互寻找已久的伴侣。茶文化对于茶具的过于挑剔和选择更是催生了紫砂壶的繁荣,与瓷器相比,紫砂壶有很多优点: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千姿百态;敲击壶身时能发出悦耳的声音,而且音质各有不同;紫砂壶的触感很好,摸上去很细腻,能感受到人肌肤的亲切温暖。简而言之,紫砂壶与瓷器相比更能满足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需求。但瓷器在泡茶时的外观上还是略胜一筹的,芽茶的的淡绿与瓷器茶盏的纯白配合,给人宁静淡雅的感觉,不过紫砂壶在性能上的优越大大地弥补了这点欠缺。紫砂壶不夺茶香,隔热透气,泡过的茶叶放在里面一个星期也不会变酸,使用时间长了 就算不放茶叶也会有茶香;形态优雅卓越,与古朴的茶文化相得益彰。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紫砂壶的出现与繁荣,并称为一种文化代表。
从明末开始,紫砂壶就不再是单纯的泡茶工具了,慢慢的被文人雅士作为玩赏品收藏起来。而紫 砂壶对文人的引力在于紫砂与士大夫的情趣追求有机结合, 与中国积淀最深的儒家文化的有机融 合。文人们都想从一壶一器、一品一饮中寻找单纯、自然、神逸、崇定的境界,从而体现自己的 “心”,在紫砂壶的气定神闲之中寻找自己的隐逸。逐渐地,文人开始在壶身上大显身手,题字、 作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似乎在小小的壶身上寄托自己的壮志,满泄不得志之苦闷,就这样, 紫砂壶与文化挂上了钩并一发不可收拾,渐渐与文化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紫砂壶作为民间传统工艺,饮誉国内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是因为它蕴含了厚重的传统文化, 具备了令人难以抗拒的文化魅力, 而因之产生的文化效应是不可估量的。 宜兴紫砂作为紫砂中的王者,一直充当着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使者,让炎黄子孙不忘祖先璀璨文化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