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观看中国越窑青瓷特展。
原始瓷圜底罐
这个展出的瓜棱盖罐就是“秘色瓷”。
中国宁波网讯 《千峰翠色——中国越窑青瓷特展》17日下午在宁波博物馆开幕,展品来自全国7省12市(县)的24家文博单位。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将这场展览形容为“系统的、高端的、空前的中国越窑青瓷展”。
越窑青瓷精品首次回家团聚
宁波是越窑青瓷的发祥地,慈溪上林湖区域是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据《宁波市志》记载,瓷器同丝织品一样,成为明州港输出的主要商品,在唐代,开辟了从明州通向海外的“陶瓷之路”,北达高丽,东至日本,而且远销亚洲、非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
而此次展览,是将当年由越窑窑场输往大江南北,而今在全国各地重要遗址与文化遗存中陆续出土的100余件(组)各个时期的越窑青瓷遗珍予以集中展示,这是全国有代表性的越窑青瓷首次回家团聚。
展出了完整的越窑青瓷发展史
“从这些展品中,能清晰地看到越窑青瓷创烧、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发展脉络。”王莉英介绍,之前的越窑青瓷展都是“零碎的、局部的”,但这一次的展览是“一部完整的越窑青瓷发展史”,其中还“融入了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此后,越窑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三国西晋之鼎盛期和晚唐五代之全盛期,至北宋晚期趋于衰落,南宋初曾经有短暂的繁荣。
古朴的原始瓷圜底罐
“科学上认定的真正意义上的青瓷始于东汉时期。”王莉英说,但是,“青瓷不是一下子就成熟的,之前肯定有一个发展阶段。事实上,越窑青瓷的渊源可以溯至商周越地的原始瓷。”此次展出的商代的原始瓷圜底罐,被称为“瓷之源”。据介绍,如此完整的商代原始瓷是非常少见的。细看汉代的不少成熟瓷器,已有动物形象和几何纹样装饰。与之相比,这个“瓷之源”显得有些古朴。
“其实它外壁有一层薄薄的釉,尽管釉面不是很明显。”王莉英告诉记者,陶与瓷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前者用黏土烧成,后者用瓷土烧成。陶器不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但瓷器却是。“从原始瓷圜底罐上,就可以窥见原始青瓷的一些典型特征,比如吸水率低,用瓷土烧成。”
神秘的“秘色瓷”
越窑青瓷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秘色瓷”。唐代诗人徐夤写过一首诗《贡余秘色茶盏》,他描绘“秘色瓷”像“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
事实上,“秘色瓷”对中国瓷器影响非常大,唐宋时期朝廷曾先后在上林湖设立“贡窑”和“置官监窑”,大量烧制“秘色瓷”。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传承人孙迈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秘色瓷”至今在业内还存在争议,一说“秘”的意思是宫廷用物,一般人无以得见;另一说“秘”是指某种特定方法烧制的青瓷。
而这次展览,也向我们掀开了“秘色瓷”的神秘面纱。吴越国王钱氏家族自用的“秘色瓷”越窑青瓷花口碗、北宋皇族享用的“秘色瓷”套盒等珍品,一件件呈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