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内沙布尔出土的越窑青瓷瓯
越窑青瓷男胡俑 西晋
越窑青瓷女胡俑 西晋
“千峰翠色中国越窑青瓷特展”16日在宁波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12年2月底。此次展览将当年由越窑窑场输往大江南北,而今在全国各地重要遗址与文化遗存中陆续出土的100余件(组)各时期越窑青瓷遗珍予以集中展示,这是全国有代表性的越窑首次回家团聚。唐代诗人陆龟蒙曾称赞越窑秘色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宁波 瓷器烧成的“鼻祖之地”
越窑青瓷是宁绍平原上最明亮的一抹色彩。它曾经青翠了一千年,它曾经消失了九百年。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
“这句诗就是用来形容越窑青瓷苍翠、叠翠的色泽之美。”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说,“根据文献记载,过去都认为越窑青瓷起于唐代。”但是随着考古发掘和成果不断出现,“我们找到越窑的源在浙东地区,实际早在商周时期就烧制成了原始青瓷。”
被称为“母亲瓷”的越窑青瓷在商周时期烧成原始青瓷。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唐代以上林湖为中心越窑烧造达到了鼎盛时期。
彼时,釉面青碧、晶莹润泽的越窑青瓷上贡朝廷,下供庶民,越窑亦成为全国六大青瓷名窑之首。不仅如此,当时大量烧制的“秘色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非、欧。
“我国瓷器烧成的鼻祖地方就是浙江,尤其是浙东地区。”王莉英说,宁波是越窑青瓷的发祥地,慈溪上林湖区域更是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
回归 百余青瓷遗珍“回家团聚”
越窑窑火熄灭900余年后的今天,当年由窑场输往大江南北的青瓷遗珍“回家了”。
千年等一回,16日“千峰翠色中国越窑青瓷特展”在宁波博物馆开展,“这个展览用系统的陈列手法来集中展示越窑青瓷发展史。”王莉英介绍道。
本次展览将展示在全国各地重要遗址与文化遗存中陆续出土的100余件各时期越窑青瓷遗珍,它们来自全国7省12市(县)24家文博单位,其中有六朝古都南京地区发现的名器越窑青瓷卣,有吴越国王钱氏家族自用的“秘色瓷”越窑青瓷花口碗,还有遥远大漠辽国皇族公主享用的珍品越窑青瓷划花鹦鹉纹碗,还有在伊朗内沙布尔出土、几经辗转回到家乡的越窑青瓷瓯……“能深深体会到越窑青瓷之美,造型优雅大度,色泽晶莹润泽。”说到本次展览,王莉英用了三个词来概括,“系统的,高端的,空前的中国越窑青瓷展。”
细品 秘色青瓷里的千峰翠色
在百余件展品中,王莉英特别提到了1983年9月在余杭出土的一件商代的原始瓷圜底罐,“釉比较薄,江南的泥土比较湿,受了腐蚀,釉色不大看得出来了,但是它已经和陶不一样,具备了瓷的基本条件。”
东汉中晚期,宁绍平原的窑工们烧制出了一种胎质坚硬致密,釉层光洁莹润,击之声如金石的青瓷,被称为成熟瓷器。浙江奉化白杜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纪年墓出土的一组青瓷器,堪称东汉成熟青瓷的代表。在这次展览中,1978年在奉化白杜出土的越窑青瓷堆贴绳索纹罐就是东汉熹平四年的,记者看到,堆贴绳索纹罐肩到上腹部贴刻绳索乳钉纹,还有凸起的绳索结钮,通体都是青绿色釉,煞是好看。
在众多展品中,同是西晋时期的越窑青瓷男胡俑和女胡俑特别有趣,只见男胡俑头戴尖顶翻盖卷唇帽,双眼皮,翘着胡须,身穿大襟长袍,右手握着剑,左手执着盾,跪坐,比例匀称,神态肃穆。女胡俑则头饰发髻,大眼,高鼻,小嘴,双耳还戴有珠状耳钉。脸部丰满圆润,目光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