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12月28日专电 神龙藏尾,盘踞沟壑纵横的圆球上,自然生成君临天下的气势。“龙行天下”之名,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件根雕巨作的意境。“今年一年就创作了这么一件作品。”在位于闽西龙岩城郊的工作室如园里,根雕师姚坚说。
“龙行天下”用的是金丝楠木根。龙首生动逼真,看似人工绝技,其实只是稍加剪裁;球体古朴圆润,看似天然造化,其实全系用心雕琢。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为了追求温润柔和的艺术效果,姚坚不惜每天亲手摩挲包浆7月之久。
今年48岁的江西人姚坚迷恋根雕已有近30年历史了。早在学校读陶瓷美术专业的时候,他就喜欢与树根为伍;毕业后在国企工作期间他仍死守这项业余爱好。1993年,不安分的他辞去公职,辗转浙江、广西、广东等各省区市从事根雕创作,在颠沛流离中尝遍人生酸甜苦辣。
“这些艰苦历练对艺术家的成长是必须的。”姚坚说,“无论到那里做根雕,我都坚持一条:工钱可以随便,但必须让我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
1998年,姚坚在厦门湖里公园一展厅里,看到做托架的杜鹃根很漂亮,一问价钱每个只要200元。“这么好的根怎么可能只值200元?”他不解。再问,了解到闽西山区龙岩满山遍布杜鹃根,他便独自一人连夜扛起背包坐火车赴龙岩,先在漳平、连城等地做根雕,最后落户龙岩城郊。
如园内外,堆满了金丝楠、金漆木为主的树根。这些树根看似枯木朽枝,貌不惊人,姚坚却能“入木三分”透视其潜藏的美学意境。“我在创作前,首先要跟树根对话,‘相看两不厌’后,才动手全心创作。”
“天生之材必有用。”姚坚对树根兼收并蓄,不加挑捡。“不起眼的根才有大的创作空间。常人都看好的根,出不了精品。根雕创作在于‘治’而非‘制’。”
在展厅里,姚坚指着最大直径近2米、高约3米的“海岳天樽”说,“这是铁力木根,倒过来就是天然的巨樽,这叫奇根,几乎无处下刀,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果把这称为创作,那就是贪天之功了。”
艺术的魅力,在于化腐朽为神奇,根雕巨作“平步青云”就经历了这种艺术升华。这根被白蚁蛀得千疮百孔的金丝楠木根当时卖了1年无人问津,姚坚花2000元买下后视若至宝。2008年9月,经过近半年的构思创意后,他灵感涌动,没日没夜雕琢了6天,创出这件“镇馆之宝”:峰峦盘旋而上,云雾缭绕其间,麒麟轻盈回首,山水画意天成。
“情理其中、意料其外,天人合一、天然巧用,不拼不接、顺势而为”,这是姚坚根雕创作的根本原则。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不留斧凿痕迹,一派自然天成。展厅里陈列了一些古意盎然的根雕盆景作品,盆与景一体生成,令人叹为观止。
“孤梦清香”中,梅花从盆里“长”出,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这件作品用的是金漆木根,足有1000多斤,我发现树根中部是空的,底部有托盆,就一点一点挖进出,果然发现盆里长出新根。”姚坚说,最后的作品用材约二十分之一,一个人就可轻松抱起来。
近年来,姚坚不断尝试将木质肌理、纹路、色彩和包浆作为根雕创作的重要元素。展厅里有件金漆木根雕巨作,未开脸的佛像背景上,金漆木特有的金光四射,恰似其名――“佛光普照”。“许多信佛的人一看到便跪拜下去。”姚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