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色釉综合装饰瓷板画《寻诗觅句》。
裴足喜现场作画。
27日,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著名陶瓷艺术家裴足喜首次个人作品展在广州二沙岛国彩艺术馆三楼晶碧陶瓷国瓷馆开幕。其得意之作《画中游》、《寻诗觅句》等72件陶艺作品首次与羊城市民见面,引来众多陶瓷艺术爱好者驻足观看、品赏。
此次展览汇集了裴足喜近50年艺术创作的精华,展出的作品包括了艺术家创作探索期、转型期和高峰期三个阶段的72件代表作。据悉,整个展览从12月27日持续到明年1月15日。
据了解,裴足喜在创作探索期的作品以高温颜色釉为主,代表作《画中游高温色釉瓷板》以多种釉的结合为主,在高温氧化的作用下,融会了窑变的双重结果,色彩绚丽,大气磅礴。转型期的作品,以粉彩作品为特色,代表作品《黄山》刻画了人间仙境黄山云飘雾渺、气象万千的景象。在创作高峰期的作品则以青花釉里红为主,代表作品《云卷云舒釉里红斗彩瓷板画》,将釉里红的色彩与中国传统青花瓷板工艺的特点融于一体,笔力劲健厚重,纹理自然和谐,呈现出古相苍劲的意境,以青花之寥寥数笔衬出釉里红的典雅,从而形成强烈的艺术对比与色彩。
主办方晶碧陶瓷负责人严金平介绍,裴足喜为景德镇在颜色釉的装饰和高温色釉的艺术品领域探索起到里程碑奠基作用。
读懂火的魅力 在燃烧中蜕变
大师作品诠释陶艺精神
景德镇的千年窑火,久盛不衰,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这里历代名瓷层出不穷,让人美不胜收;当今瓷都名家辈出,如深秋夜空,群星闪烁。
裴足喜酷爱中国山水画,坚持写生,选材大自然,感悟大自然。崇尚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五上庐山、三游黄山,游览赣江河岸与桂林山水间,停留故宫之松柏树下与颐和园湖畔打稿绘画。他亲近自然写景绘形,领悟法理,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绘画、雕塑、书法有着广泛的爱好,山水国画功底扎实。读、习、研、悟为其所用,在几十年的陶瓷学术创作中,寻找自我,釉上粉彩新彩山水,我用我法,表现情景交融具有现代形式的山水画作品。
裴足喜注重艺术处理的创造性,熟谙艺术语言,将自己特有的艺术技巧运用到极致。他善于掌握和利用各种釉彩在高温中熔融时自然流动晕散所产生的特殊艺术效果,从整体构思出发,用精炼而简介的笔法,大胆运用浓重而夸张的釉彩,与大面积空白形成强烈对比,成功地以釉彩特有的晶莹质感作诱饵,最大限度地调动观赏者的兴趣。
景德镇德高望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曾这样评价:“我自问半生没有几多违心拜,但对足喜的画我为之折腰。”
多彩颜色釉配青花成就陶瓷艺术一朵奇葩
颜色釉瓷是景德镇的一大瓷系,其颜色品种繁多:红釉、黄釉、蓝釉、黑釉、结晶釉等等各式各样,色彩纷呈。扑塑迷离、变幻莫测的颜色釉令裴足喜情有独钟。“红釉提神,蓝釉悦目,加上刻画和青花的点、线绘制,经高温烧成,窑变成趣。”在裴足喜看来,颜色釉色彩足,气势磅礴。
“画家嫌笔拙,丹青难描绘。”20世纪80年代起,裴足喜开始探索钻研高温颜色釉青花山水综合装饰(以颜色釉为主、青花为辅在干坯胎上组成画面,施釉后经高温窑变成趣的集绘画,诗文为一体的艺术陶瓷),独创一格,深得专家的赞赏和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为景德镇颜色釉的装饰和高温色釉市场起到开拓性作用。
青花色釉综合装饰瓷板画《寻诗觅句》,是裴足喜自己最为得意的作品之一。它用浓重的花釉将主次的山峰大块画出,经高温后釉料的熔融,呈现色彩斑斓的有机纹理,形成起伏连绵、沟谷幽深的峰峦;又显出枫林尽染,格外雄奇壮美的意境。画中,流动的釉彩下端变成了乳白色的飘带,如云如雾飘渺在山涧峡谷之间。这些窑变色泽纹理,得自天然,惟妙惟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妙在为人们的想象、联想留有充分扩展的空间。青花绘写的远山高洁而苍茫,两株青松挺立于路旁。用粉彩庙会一位老人骑着毛驴,行走在山坡平峦上,正在寻诗觅句,显得休闲自得。将人带到一个古朴、清闲的意境中。裴足喜说,这是他最钟爱的一件作品之一,从来没想过要卖出去。
瓷板装饰《松石奇观》,以色釉和少许釉裹红点缀出突兀的山崖巨石,在青料勾勒出的苍劲枝干上,一反自然物象色彩的常规,为人知所不敢为,以呈色艳丽响亮的釉裹红会出大片松针,与山石呼应,活脱地呈现出一幅夕阳照映下的瑰丽景色。此作还以凹刻技法在留出的大片空白上,刻出“松石奇观”四个字。浓厚的金石味,错落有致的布局,简洁的构图,似无确有的字迹,给人留下广阔的联想空间。裴足喜的写意山水画。
《渔歌声声》瓶则是以饱满端庄的器形配上油画般的釉彩,浑厚斑斓、气象万千。它以多种色釉画山石,珍珠釉上刻画烟云,青料绘村舍,渔舟、流水、飞鸟施以青釉,再在口部及下部配以纹片釉。作为一件立体器物,以连续的图卷展现出一片静谧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山石曲折,尚情逸趣,洋溢笔端。此器之烧成火候恰到好处,浑然一体,全无瑕疵,是一件工艺技术与艺术处理两者结合极致的佳作。
粉彩瓷板画追求意境美
追求美的意境,是裴足喜瓷艺的一个突出特点。他往往独辟蹊径,在艺术形象的处理上下笔大胆,构思奇特,以虚衬实,主题突出,用色奇诡。
《山歌和鸣》是一组粉彩瓷板画,裴足喜以娴熟酣畅的写意笔触在右瓷板上绘出长在高崖上的一株气势苍劲茂盛的松树,其枝干斜伸遮蔽了崖顶,显得雄奇壮丽。崖上面坐有一位黄衣男子,吹着唢呐鸣唱。此幅瓷板画运用流、擦、点、染的技法,写就了山乡黄昏景色,表现的远山如石壁顶天矗立,怪石嶙峋,铁骨铮铮,烟云缭绕着山腰;高峻悬崖有瀑布一挂,犹如白龙飞下,隆隆咆哮,水雾弥漫。正是“翠满绝高尖插汉,碧潭天底揽轰雷”。近处树丛茂盛、繁花似锦,还显露出错落有致的瓦脊屋檐。浅淡的画面,正是山村黄昏时光的一片清幽气氛。几只低空飞旋的雀鸟,鸣鸟归巢。有一位农夫荷锄脚踏山径归家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暮色苍茫荷锄归家更是点睛之笔,充满了生活气息。左板面画出山顶上的松树躯干枝繁叶茂,酷似一株黄山名松。两人站立,展开双手放声歌唱。三页画面铺展成一幅壮丽的山野风光画卷。“满目青山夕照明”,“白云山处有人家”,一派山野田原风光,洋溢着诗情画意,正是裴足喜追求至美的境界。
瓷板装饰《仙山瑰阁》,全图用自然窑变与人为设色相结合,由釉上和釉下彩绘加釉彩而绘成。先以泼洒浓重的色釉分层置景,远、中、近三层由大块色釉,经高温熔融窑变成结实而奇诡的山石植被,构成框架,妙趣天成。主题中景以青料庙会的楼阁和树木,礼遇中流砥柱之上。下有滔滔江水,上有翠柏苍松,云雾飘渺,鹤惊飞旋,将观者带入似实犹虚的空疏境界。图中翻飞的浪涛及翔鹤则由线勾粉彩精绘而成。欲动于静,以动观静;远望有势,近观有物。
在《年年有余》中,裴足喜从瓷盘边缘施上一周花釉,让其自然流泻、色彩渗化。产生的斑驳色纹,如同四面环山,使瓷盘中央形成了“高峡出平湖”的艺术效果。水清明澈、水平如镜,水宽广则鱼乐极,水深渊则呈蔚蓝色。以淡蓝弧状的色晕,反映出湖面水色的特点,意趣深远。“回游唼喋总生机”,裴足喜以简练、写意笔线,勾画出数尾鱼儿水中游,首尾追随,连绵不绝,姿态优美,活灵活现。构图简约灵巧,以少胜多,富有情趣。寓意富贵吉祥的内涵,同时表现出高雅的艺术韵味。
改革传统青花釉里红艺术感染力再上层楼
“自然主义是艺术的敌人,重复抄袭、模仿更是末流‘艺术家’的作为,创造力才是一个艺术家最宝贵的东西。”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与创作的激情,促使裴足喜对传统的青花釉里红陶瓷艺术,大胆改革。
《甘露》是手工拉坯成型的陶艺作品,口部捏塑向内弯卷,成不规则的荷叶形状。内壁是花釉和铜红釉,自然流淌的肌理,使瓷盘底部成山沟里的池塘。塘底已露出了一带黄色的沙脊,池水将要干涸了。拉坯留下旋转的指痕,施釉烧成后,恰似水面泛起的涟漪。雕塑的两只青蛙正注视着从叶缘滴答而下的水点。纯净、晶莹碧翠的水,久旱成了甘露。青蛙静静欲跳的神态,似是渴望着甘露的降临,灵趣神现。
再看《风景这边独好》瓷板画,作品以釉里红绘出在山坡路旁的三株奇绝的松树,松针繁茂、郁郁葱葱,交错如华盖。山坡处用浅淡色的青花绘画了远山与河流,还点缀两只往来的小舟,表现出平远的景色。再勾出数只飞翔的雀鸟,使得画面显得高阔远大。此外,釉里红的窑变更起了妙笔生花的神奇效果。枝顶叶茂苍郁,如绿云片片,层层分明;树干如红线交织,有如暴凸的龙鳞,犹如三条拔地而起、冲上云霄的龙的身躯。正如:“老龙睡起才伸爪,抓破青天一片云。”釉里红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气氛就是成红色,氧化气氛则成绿色。窑烧后的瓷板,绿云红线安排得精巧、恰当,而釉料又没有过多的流泻。
◎人物介绍
裴足喜,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40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余江县,196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79年正式投身陶瓷艺术,最擅长中国画和陶瓷釉上彩、高温颜色釉和青花山水创作。裴足喜作品曾获得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精品大奖赛和全国艺术陶瓷展评会一等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多件作品为江西省工艺美术馆和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收藏。2011年,由于在陶瓷工艺美术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裴足喜获得了代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界的最高奖项“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
■访谈
反复试验
铸就颜色釉青花山水经典
南方日报: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陶瓷艺术的?
裴足喜:我18岁考入刚刚成立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陶瓷釉上粉彩专业。当时的课业包括色彩、素描等基础课和画瓷器、装饰设计等专业课。在学习中,我特别喜欢基础课的训练,水彩和中国画的写生。
南方日报:您是最早在陶瓷艺术方面尝试高温色釉青花山水综合装饰瓷板画的,是什么机缘促使您将颜色釉与青花山水相结合?
裴足喜:可以说我的画画功底为我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小学时我就喜欢画画,那时候学校的墙报上也经常贴我的作品。我是一个施法自然的现实主义者,崇尚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为搜集素材,我曾经五上庐山、三上黄岳,游赣江两岸,画桂林山水,写故宫翠柏,房前屋后,嫩竹枯枝,室外田野,盆中水仙,一一入册。我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从大自然中写形,悟理、悟法。我是陶瓷美术工作者,釉上粉彩山水本来是我的专业,但由于工艺条件的制约而发挥不了自己的长处。
1987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欧阳世彬教授提议,我的国画画得好,可以将潇洒的国画用笔施之于青花山水,为此我开始尝试画青花山水。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同画国画一样,随意用笔。在参观了众多的优秀作品之后,我发现颜色釉有独特的风采,和青花搭配的综合装饰经窑变后有意想不到的神奇魅力,而且能为我的写意山水开辟新的道路。这样,颜色釉青花综合装饰就成了我的专题研究课目。
南方日报:颜色釉青花山水的瓷艺难度表现在哪些方面?
裴足喜:熟谙艺术语言,将自己特有的艺术技巧运用到极致,这是每一个艺术家终生追求的目标。颜色釉青花山水这种瓷艺的语言,既是艺术,也是科学,不经过反复试验,熟知其脾性,根本无法动手。颜色釉的厚薄、窑温高低、盖釉的软硬及青花料发色的色相等,均可造成其作品的优劣。
如颜色釉太厚,窑火偏高,颜色釉熔融流成多支柱状,面目全非,甚至流至瓶底粘连棚板。颜色釉太薄,或窑温偏低,则色釉无流动感,窑变欠佳,韵味不足。青花料的色相、青釉的配套,还有泥料、成型等各种的工艺,无处不在制约着瓷艺的成功率。
南方日报:您从18岁就开始接触陶瓷艺术,在5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您一共完成了多少件作品?您最得意的作品是什么?
裴足喜:差不多做过3000多件,不过成功的恐怕只有2000件左右,除去杯子、水壶等小器件,真正的作品算下来约有800来件。其实每一件工艺品的成型,都经历过很多次的摸索。比如《颜色釉青花山水三角瓶》就画了40件,只有两三件成功,除去小瑕疵后,最后只剩下一件精品。
我自己比较喜欢《寻诗觅句》、《画中游》、《渔歌声声》瓶。其中《渔歌声声》瓶在饱满端庄的器型上以花釉、乌金釉、铁红釉等多种颜色釉涂画上山石,珍珠釉上刻画烟云,青花料绘村舍、渔舟、流水、飞鸟,施以青釉,再在口部及下部配以纹片釉,烧成后,其窑变熔融似油画般的色彩,晶莹剔透,浑厚斑斓,气象万千,红结晶釉于山石中闪烁金光,青料点缀的村舍渔舟等亦都潇洒自如,青釉、纹片釉均达到要求。烧成火候恰到好处,浑然一体,全无瑕疵,是一件工艺技术与艺术处理二者结合得很好的佳作,也是工艺变革的又一次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