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瓷都,人们会立刻想到景德镇。在台湾,有一座小镇也因盛产陶土,陶瓷制造业发达而在业界十分有名,还获得了“台湾景德镇”的美誉,这就是位于台湾台北县西侧的莺歌镇。
莺歌镇西接桃园县八德市和桃园市,东邻树林市,西南为桃园县大溪镇,东南与台北县三峡镇接壤,北边则是台北县龟山乡,总面积约为21.1248平方公里;莺歌镇由于窑土产量大,陶瓷制造工业发达,进而发展出陶艺文化产业,带动莺歌地区的旅游观光业,并与桃园县相互往来成为大台北地区主要的旅游地区。
小镇的奋斗
如今的莺歌镇,被称为“台湾瓷都”。然而,在清末时期,陶瓷业尚不是莺歌的支柱产业。镇上的居民大多务农,其次才从事陶土的开采。文献记载,莺歌的陶瓷业发端于清嘉庆年间,祖籍福建的吴姓宗族迁居到莺歌镇,开创了当地的陶瓷业。而到了日据时代的1921年,“尖山陶器组合”在莺歌镇成立,陶瓷业的经营管理才趋于合理化。
从家庭式的手工作坊,到合股营业,工业化生产;从生产厨房粗陶器为主到大量出产工业用陶器;从“粗制滥造”到精细化、艺术化,小镇莺歌的发展史,见证了台湾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
现在的莺歌镇已经云集了800余家陶瓷制造工厂,约占台湾陶瓷工厂总数的80%。1962年,莺歌陶瓷出现在美国西雅图世界博览会上,成为台湾陶瓷走向世界的跳板。此后,莺歌开始大量外销卫浴瓷器和面砖,成为当之无愧的“台湾瓷都”。 如今,除了陶瓷产业之外,围绕着莺歌永久的陶瓷创业史而发展起来的陶瓷主题旅游业也成为莺歌镇的重要产业。为了让民众更加了解莺歌陶瓷文化,每年莺歌镇公所都会举办盛大的“莺歌国际陶瓷嘉年华”,将莺歌的陶瓷文化与艺术生活融会贯通,展现出创新的陶艺风貌。在嘉年华中,除了演出、美食与游行外,还能在店家摆的摊子前学习各种简单的制陶手法,亲自体验一下烧陶艺人的感受。
老街旧楼
莺歌镇的老街,如今已经成为游人购买瓷器的市场。而老街两旁的不少旧楼,都是当时莺歌的望族兴建,年代久的,已逾百岁之龄。1919年落成的成发居,由莺歌望族陈发兴建,形式为五开间四合院,内进还有阁楼,显现由农村生活到市街生活的机能转换。富有荷兰建筑风格的清水红砖亭仔脚及独特的立面牌楼和女儿墙,让不少游客留影驻足,陶瓷老街入口牌楼即依照成发居亭仔脚翻制,以为历史纪念。
汪洋居由余海憨在1916年所建,综合了许多建筑风格,如立面受巴洛克风格影响,有美丽的泥塑假山面牌楼,上有融合中西式纹饰,山头上还立着青葫芦。原本作为米业事务所的汪洋居,有着传统老宅院的格局,立面上的四个圆瓮上均装有避雷针,相当考究。
在莺歌镇基督教贵格会后山还遗有一座清末设置的古钟楼,随着时代的演进,古钟楼钟声不再响起,空袭警报的警报声全被警察局的扩音器所取代,留下的古建筑只能供后人凭吊。
陶瓷博物馆
莺歌陶瓷博物馆位于台北县莺歌镇文化路,临近新设立的莺歌高职,面向莺歌溪,于1989年11月26日开馆营运,是台湾首座陶瓷专业博物馆。
台北县莺歌陶瓷博物馆以莺歌陶瓷工艺之发展为目标,具有精神性及实质性的功能,展区内不仅具备了提供当代陶艺创作的展览空间、陶艺历史介绍的博物馆空间、陶艺教育的教学、演讲、图书空间,馆方还专为4到8岁儿童设置了一处“土”的体验区,提供幼儿一个自由的空间,无拘无束探讨土的世界。
莺歌陶瓷博物馆和莺歌陶瓷公园占地12公顷,整体建筑造型简洁、自然,主建筑规划成地上3层、地下2层的展览馆,总面积为13812.37平方公尺,建筑形式以灰色清水模、整栋透明的玻璃可穿透联结内外的环境,使空间产生无限延伸和虚实的变化,整体呈现质朴又设计感丰富的美感,更可衬托出莺歌陶瓷博物馆展品的重要性,莺歌陶瓷博物馆更成为莺歌镇上一座绝美的地标。
四角窑
四角窑外观呈四方形,又称“角窑”,也称为“四方窑”或“方窑”,因为以煤炭为主要燃料,所以也称“煤炭窑”。这是一种倒焰式窑炉,烧成温度比较高,主要用于烧制温度比较高的碗盘、耐火砖与瓷砖等。日治时期由日本人引进台湾,主要分布于北投、莺歌等地。
日治期间引入的四角窑,对莺歌制陶技术产生决定性影响。烧煤的四角窑火力均匀,但加强抽气的结果,导致四角窑烟囱又大又长,而这一支支四角窑大烟囱,也妆点出莺歌早年特有的天际线。
宏德宫
规模不大,却精致华丽的宏德宫,是镇民口中的孙膑庙。庙内供奉着战国时代著名兵法家孙膑。这是全国第一座供奉孙膑的庙宇,兴建于民国六年,除了主神孙膑真人外还包括孙膑的师傅王禅老祖(鬼谷子)及南极仙翁,另外包括三清道祖、九天圣帝、华佗真人等。庙名宏德宫,取有“宏扬武德”之意。
莺歌镇与郑成功
莺歌镇在清朝光绪年间名为莺歌石庄,古称鹰哥石,后来是改鹰哥为莺哥、莺歌成为莺歌庄,1940年升格为莺歌街,第二次世界大战台湾光复后改为莺歌镇,1946年则将树林地区划分出来,分为树林镇和莺歌镇。
于莺歌镇的得名,还有一个同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的传说。在莺歌镇北面的山坡上,有一颗鹦鹉形状的巨石,被称为“鹦哥石”,传说这块巨石不但会喷云吐雾,而且会吃人。郑成功带领部队经过此地时,瘴气弥漫,而且士兵也无故消失,郑成功遂下令炸石,令瘴气消散。而从那时开始,这个小镇便以“莺歌”命名。
这则传说不仅被当地民众口口相传,还被记录在清朝的台湾地方史志《淡水厅志》中。然而,郑成功本人并未亲自到过台湾北部地区,因此,“郑成功炸石”的传说是缺乏历史根据的。郑氏一族的神话传说在台湾由南至北广泛存在,不仅说明了当时汉民族在开拓台湾时屡遇险阻,希望神话祖先来保佑自己的愿望,也反映了后世的民众对郑成功这位收复台湾的英雄的尊敬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