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模式能否引领陶瓷卫浴行业转型升级
昨天,历时4年多的东鹏、嘉俊“专利大战”正式结束,双方在行业媒体人的见证下实现和解。在东鹏、嘉俊《联合声明》发布之后,两个企业的领导人何新明、叶荣崧与媒体人轻松交流。叶荣崧向媒体介绍了自2006年以来嘉俊确立的单一品牌的发展战略,表示东鹏一直是嘉俊学习的榜样,而何新明则感叹嘉俊以及博德等这么多年来不受“南庄模式”影响,坚持走品牌之路不容易。两位此次能尽释前嫌、把酒言欢,与彼此惺惺相惜的英雄情怀不无关系。企业家
石湾和南庄是佛山陶瓷发展两个重要历史节点。石湾一般认为代表历史、文化、单一品牌、价值,而南庄一般认为代表现在、规模、价格、速度、多品牌。佛山陶瓷坊间一直有“南庄企业”的说法。“南庄企业”基本上就是指“南庄模式”。但有意思的是像嘉俊、博德这类工厂设在南海、三水的企业,虽然企业历史不长,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并未受“南庄模式”影响,而是理念上接近“石湾企业”——“石湾模式”,这是难能可贵的。
“石湾企业”基本上可以按总部所在地来认定
它基本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国有、集体的转制企业,如鹰牌、东鹏等;一部分是“学院派”领导的企业,如欧神诺、金意陶、简一等。所谓近朱者赤,嘉俊、博德等新兴企业之所以没有受“南庄模式”等影响,与他们一开始就将总部设在禅城—石湾有很大关系。
早期人们对“南庄模式”还存在很大的争议,一些人甚至认为多品牌、规模化发展是由陶瓷行业本身的特征决定的。认为建筑陶瓷作为一种半成品的装饰材料并不适合做品牌。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佛山品牌企业的优势凸显,“石湾模式”受到业内更多的重视和追捧。而“南庄模式”则进入历史性的调整期。代表性企业新中源这些年一直在做品牌的“减法”,推进品牌的差异化。而新明珠也将发展资源集中到冠珠、萨米特等几个主要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南庄企业”的大本营华夏陶瓷城近年来的面貌也发生很大变化,部分企业学习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企业做法,“改头换面”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但总体而言,由于企业经营体系已经定型,“南庄企业”品牌化生存还是困难重重,目前整体收效也不大,仅有陶一郎、玛缇等少数新兴品牌受到关注。
做品牌意味着企业要走向一条价值推动型的发展之路,而过去“南庄企业”的发展主要靠生产推动,也即规模推动。嘉俊陶瓷董事长叶荣崧向媒体人举了个很好的例子:是10个亿8%的利润率好,还是10个亿20%的利润率好,当然是后者更优。他说,陶瓷行业是一个资源型的产业,产品价值高就意味着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所以,嘉俊在价格和价值之间最终选择了价值推动的发展模式。
欧神诺陶瓷掌门人鲍杰军前段在接受笔者采访的时候透露,目前欧神诺接的最大一个别墅订单交易额达到200万元。IC微晶玉在终端每平方米单价卖到4000多元。从价格营销到价值营销成为最近两年在欧神诺经营理念上最大的转型。欧神诺相信“价值决定未来”,而其措施是打造高端消费群体专属的整体空间。过去10多年,欧神诺在行业塑造的是一个创新领导者形象,而现在又立志打造在终端的个性化定制企业标杆形象,创造的是专属(稀缺性)、设计、文化、配套等领域的价值。
佛山新一届政府在世界范围内实体经济全面回归的浪潮下,提出了产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在“产业、城市、民生”六字方针中,产业被历史性地再一次放到了高位。而值得注意的还有六字方针中蕴含的“产城互动”原理。城市不能脱离产业实际,割裂发展。这是过去几年我们得来的教训。无论陶瓷产业强制性转移导致的空心化危机,还是其后过于前瞻性的“智慧佛山”运动,都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产业与城市互动、协调发展的规律。
一般来说,产业空心化危机容易理解,但城市升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性作用往往不容易被看到(正在推进的佛山城市三年升级运动正蕴含着这一智慧)。产业要向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如设计、研发、营销等领域发展,必须有相关的人才群的进入。而吸引人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城市软硬环境。南庄镇是佛山陶瓷主产区禅城区产业升级的最重要的平台。最近政府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是加速南庄向城市中心靠拢,窃以为这是抓到了点子上。南庄的城市化是陶瓷产业升级的基础,城市环境好了,更多的人才就会进来,“南庄模式”转型、升级为“石湾模式”才成为可能。而城市、产业协同转型、升级必然带来百业的兴旺。而这才是真正的最大的“民生”。佛山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