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3月29日电(白云水 胡向明)29日,由3位唐山市民自发组织的全国首个锔瓷作品展在此间开展。百件产于清朝、民国年间的瓷器被修补完好,再现了“锔活儿”这个有着千年历史、如今几近失传的民间手工艺。
此次展览由唐山丰南区市民翟国辉、张连柱、张云路发起,现场展出了近百件从民间淘来的早年间锔过的瓷器,大多是早年坊间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餐具、香炉、笔筒等。在一件曾被摔破的由唐山启新磁厂生产于1928年的釉下彩绘人物胆瓶上,100多个锔钉如细密的针脚将破损之处“缝补”起来,看上去美观结实。
展出现场,尽得民间老艺人真传的手工艺人张连柱展示着自己的锔瓷手艺。张连柱使用着一套19世纪的锔瓷工具,他把瓷器碎片拼接好用绳子扎紧,然后用弓子和金刚钻沿着裂缝两边钻出小孔,再将锔钉横跨裂缝钉进去。张连柱说,最关键的步骤是让几毫米的瓷器碎片不被钉透还要牢牢咬住。
据唐山市第一瓷厂原厂长葛士林介绍,旧时百姓生活贫困,瓷器坏了也不轻易扔掉,锔瓷手艺随之产生,实际这是陶瓷用品的维护技术。唐山是中国北方瓷都,民国时期唐山陶瓷已盛行华北、东北,此次锔瓷手艺在此被发掘有其必然性。
葛士林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还会看见锔瓷艺人挑着担子、走街过巷地吆喝“锔瓷锔碗锔大缸啊——”,百姓就会把损坏的瓷器拿出来,孩子们也会围上来看热闹,这个场景至今记忆犹新。虽然现在这门技艺的用处已不大,但它记录了一段历史。
据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黄志强介绍,这是全国首次个人锔瓷作品展,对挖掘保护民间文化、发展现代陶瓷工艺颇有价值,作为艺术品收藏有独特魅力。在传承的过程中,应注重将工序流程、工序技巧和锔瓷老艺人的历史故事以文字形式保存下来。
自发成立唐山锔瓷协会并担任协会负责人的翟国辉说:“锔瓷这门古老技艺曾与祖辈的生活息息相关,希望有更多的现代人学习、研究,如果下岗工人或有手艺的人想学,我们将无偿传授,让这门技艺不在我们这辈人手中失传。”
锔瓷在宋代《清明上河图》上就已出现,至少有近千年历史。俗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即出于此。如今,它不再用于劳动者养家糊口,而常用于为新瓷器“作旧”。但是,这份残缺之美讲述着旧时代里老百姓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