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山水、花卉、翎毛、鱼藻甚至是吉祥图案,这些传统的中国图式出现在瓷板画上,人们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不过把色彩艳丽、形态逼真的油画栩栩如生地搬上瓷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非常陌生。在第八届文博会上,来自江西景德镇制瓷世家的许平就带来了这样一批作品。
5月12日,作为第八届文博会的系列活动之一,第三届大望高地艺术节将在梧桐山开幕,陶艺家许平个展将在此次艺术节上正式亮相,展览展出许平创作的30多件陶瓷艺术作品,其中就包括他独创的油画瓷板画。
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
远远看着完全是一幅油画,走近一摸,才发现,画面光滑,这原来是一块瓷板,这就是许平的油画瓷板画。可别小看这些瓷板画,这可不是我们惯常所见的印在瓷板上的作品,而是陶艺家一笔一画临摹在瓷胚上,再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作品。论起这种在陶瓷上画油画的技巧,许平可是陶瓷界第一人。
许平出生于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的一个陶瓷世家,自幼就与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1944年出生的他正赶上了八年抗战的尾声,因为战乱频繁,他无缘进入正规的高等艺术学府,只是凭着自幼酷爱陶瓷的一腔艺术激情,走上了专业陶艺师的道路。幼年时期,他受到了当年景德镇最杰出的画家珠山八友的影响,其中包括毕伯涛、毕渊明父子,刘雨岑、刘平父子,汪野亭、汪桂英父女,吴康等,许平与他们既是近邻,又是世交,在他们的影响下,几十年来,许平刻苦自学,陶瓷技艺与日俱进,先后在研发特种陶瓷、颜色釉等方面取得不俗成绩。
青年时代,许平曾先后在几家国营陶瓷厂工作,担任园林瓷厂厂长、林艺瓷厂厂长等职务,并多次受陶瓷研究部门邀请参与陶瓷项目攻关。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他主持开发的陶瓷首推彩色发光瓷,数百件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南昌“万岁馆”展出,受到高度评价,并在中央电视台和《江西日报》头版作了专题报道。而在颜色釉方面,许平又先后研发了冰花釉、梦幻釉等新品种,引来陶瓷界的关注和好评。
把油画移植到陶瓷上
在多年的陶瓷艺术生涯中,许平产生了一个特别的念头,那就是把油画移植到陶瓷上。“西方各个时期的经典油画深深吸引了我,感染了我,使我突发奇想,能否将这些经典油画移植到瓷板上呢?”
瓷板画是当代艺术陶瓷中最受追捧的绘画样式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瓷板画具有瓷板平整光洁之美,便于陶艺家以瓷当纸,随意挥毫,充分发挥作者的绘画天才,充分展示瓷画的审美意境。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在于瓷板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纸绢画相比,它的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只要不撞击便不会损坏。此外,瓷板画的色彩,无论是釉下青花、釉里红、高温颜色釉,还是釉上粉彩、古彩、墨彩,色彩永远鲜艳,不会因日晒水浸而变色,便于收藏。许平认为,把油画移植到瓷板上,既保持了油画的质感魅力和风采,又能够不受风吹日晒等自然原因的侵蚀,可以千秋万代永不褪色,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要实现这一构想,许平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陶瓷颜料,因为颜色的配比与温度在烧制过程中变化万千,很难捉摸。几十年间,许平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终于找出了颜色配比和烧制温度的基本规律,2011年,他的第一件陶瓷油画作品《舞者》终于问世了。后期作品源源不断产生,基本都达到了预期效果,这让许平喜出望外。有一次,他从报纸上获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原作《圣母怜子》被发现。许平很喜欢这幅画,他决心把这幅画复制在瓷板上。通过精心操作,他成功地将这幅作品在瓷板上复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完全达到了油画的效果,这是许平最得意的作品之一。现在,许平的一批油画陶瓷已经先后被法国、俄罗斯、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收藏家鉴赏收藏,并赢得一片好评。
与国际陶艺家同台展示
从2011年开始,许平多次来往于景德镇与深圳之间,参与深圳达菲文化公司大望文化高地的国际艺术家营计划,在大望文化高地进行驻场创作。深圳达菲文化公司董事长张雨方表示,大望文化高地已经先后邀请20多位国际陶瓷艺术家来深参与活动与创作,而许平作为传统陶瓷艺术家,在陶瓷色彩研发方面的能力很强,许平希望,能够把艺术创造与技术相结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让中国传统陶艺上一个新台阶。此次展览正是肇始于此。据悉,此次艺术节活动中,将有七八位国际陶瓷艺术家作品与许平作品同台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