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产品穿上“文化外衣”
陶瓷又是一种文化,当年郑和下西洋,中国陶瓷成为风靡一时的紧俏品,这种盛况同样包含着以西方为代表的国外客商对中国文化的敬仰。因此,给产品穿上“文化外衣”是陶瓷行业突围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更注重产品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陶瓷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开创出更多独一无二的产品。”蓝卫兵向记者举例说,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展是全球最顶级的行业展会,中国陶瓷企业一方面应该争取参展该顶级展会,另一方面,应该虚心向意大利陶瓷企业学习,赋予产品以更多的文化气息和生命力。
蓝卫兵表示,陶瓷企业应当把注意力转向产品的提升,强调产品的设计感和文化内涵,提高附加值和品牌价值。“这条路并不难走,难的是如何把重心真正放在这上面。”
据悉,佛山某本土品牌,正是把产品研发和打造文化相结合,和法国、韩国等陶瓷品牌开展合作,把设计摆在首位,和国外品牌共享产品创意,在陶瓷面板的表面喷绘中加入线条、色彩、时装等时尚元素,打造出别具风情的特色产品,吸引大量客户驻足。在整体淡市的大环境下,逆市飘红,销量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陶瓷产品应该赋予文化内涵以提升更多的价值,将传统产品融入文化产业。”雅士高夫董事长陈彦斌认为,要提高普通瓷砖的产品附加值,打造成为现代奢侈品、艺术品。同时,要紧扣社会环境的时尚大潮,跟国际时尚接轨。
其实,作为瓷器鼻祖的中国,几千年来源远流长,不仅首创了了青花瓷、釉下彩、釉上彩等陶瓷艺术,更是把瓷器做成一项大产业闻名世界。作为现代陶瓷企业,如何将些中国技术融入现代工艺,这是一门大学问。因为,未来陶瓷市场的竞争,将不再是价格和数量之战,而是集中于工艺、技术和设计的大擂台。
挖掘新兴市场潜力
“在未来的5—10年间,陶瓷依然是朝阳产业。”蓝卫兵告诉记者,陶瓷产业全国产能在90亿平方米,目前世界人均消费水平还不算高,而且,众多新兴市场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挖掘。
据佛山市检验检疫局公告显示,2012年前4月,经佛山检验检疫局报检出口的卫生陶瓷共726批次,总货值1332.44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69%。在出口总体下降、欧洲国家出口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亚洲各国和新兴市场的增长则为中国陶瓷企业提供了实现海外利润增长的新道路。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佛山陶瓷出口全年合计5万批,货物总值12.6亿美元,批次增加了6.2%,货值增加了15%。2011年佛山陶瓷出口在欧盟因反倾销而出现30%左右的降幅,但在南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却表现抢眼,有较大幅度增长。
“进入2012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旧的市场被打破了,新的市场正在崛起。虽然欧盟等其他国家对我们进行‘反倾销’,但我们还有国际新兴市场,如迪拜及中东市场,卡塔尔2022世界杯、沙特大规模基建工程项目以及非洲、南美市场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傅维杰对陶瓷行业前景仍信心满满。
去年,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对中国陶瓷出口贡献较大。南美市场增加明显。巴西是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和2016年奥运会主办国,这两大国际体育盛事的巨额投资基建,刺激了公共投资并促进市场开放。数据显示,2011年巴西依旧成为佛山陶瓷出口的最大国,货物总值10724.2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3644.5万美元。不过,2011年下半年巴西将税率从15%提到30%后,10月与11月出口量明显下降。另外,印度市场的表现格外抢眼,由2010年的第十四位上升为第四大出口国,出口货物总值达4827.9万美元,增幅超过一倍。
而进军新兴市场也并非一劳永逸,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瞄准这块蛋糕时,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在巴西,三四美元一平方米的渗花砖最抢手,竞争惨烈;在俄罗斯,以前只有十来家中国企业参加当地的建材展,去年我们发现参展的中国企业一下子增加到了几十家。大家都盯着这几个地方,到底还有没有真正的新兴市场?”新明珠陶瓷集团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吴敏刚感慨地说。
现在看来,做内销还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在海外市场,找准自身定位,提升产品附加值,树立国际品牌形象,将是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