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球”
“在第一阶段的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中,石狮的渔民提供多条线索,初步确定石狮附近海域有5处沉船疑点。”
昨日,泉州水下考古陆上调查项目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调查任务,并在石狮召开汇报会。记者获悉,第一阶段工作于6月6日启动,主要是对石狮、晋江的沉船疑点进行调查走访,调查最北的区域到达石狮的蚶江,最南的区域在晋江的东石。除了石狮以外,晋江的金井发现沉船疑点7处、东石2处、英林2处、深沪13处,新旧沉船疑点石狮和晋江加起来一共是31处。通过鉴定出水的瓷器,初步判断,沉船的年代在清代或者更早。
寻找沉船疑点
“近年来渔民在泉州海域打捞出许多出水瓷器。” 水下考古队员张红兴介绍道。那么如何确定打捞出水瓷的海域可能是沉船疑点呢?办法要结合4点:1、查文献资料,如族谱、地方志等,这些资料里记载着什么年代发生什么战事,在什么海域等。2、在口口相传的资料中提到的,及多次打捞到出水实物的地点发现的。3、通过对多件出水实物进行鉴定,如年代、器型、风格等,以此来确定沉船的年代。4、判断沉船的环境。通过研究暗礁和海况,来确定发现沉船的可能性。
晋江石狮海域有一个沉船传说
在走访调查中,水下考古队员们经常听到一些口口相传的与沉船有关的传说。据晋江博物馆的一名资深考古队员介绍,有一位渔民曾经告诉他,在晋江到石狮的一处海域,渔民们经常打捞到瓷器。在当地一代代流传着,这片海域曾经是一条街,或者是一个乡镇,商业发达。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沉入海底。更离奇的是,在这片海域的海底,有一片相对高的台地(本地话:高地),于是当地渔民亲切而习惯地称呼这条街为“东京街”。当地人更有“沉东京浮福建”的说法。也有资料记载,在这片海域曾经发现有雕刻着“往东京大路”的礁石,“东京”指的是台湾的东岭。
经过调查,这片海域为东北往西南走向,从泉州湾直通东南亚方向。考古队员们经过考察发现,这片海域海况良好,暗礁少,这些条件不足以造成如此多的沉船。那么此处为什么会发现大量从宋代到民国的出水瓷器呢?队员们分析认为,这里曾经是一条南来北往的繁忙的航道。而俗语称:行船走马、三分性命,时间久了,再加上泉州每年都会有台风天气,这可能是造成沉船最重要的原因。
这件瓷器引起专家争议,有的认为是古代铸银器,有的认为是酒杯。
出水瓷器最早可追溯到南朝
在张红兴的资料库里,记者见到了上千件的出水瓷器,有碗、罐、壶、瓶、盘等,大多产自泉州磁灶窑、德化窑、安溪窑口,但不乏也有浙江龙泉窑、莆田庄边窑的外销瓷。年代主要集中在宋、元、明、清、民国,有几件瓷器经过鉴定年代为五代和南朝或者更早,但是目前没有办法确定是来自五代或者南朝的沉船点。
“许多出水瓷器真让我们开眼了。”据考古队员介绍,有一个青花的瓷器,疑似产自浙江的龙泉窑,近似现代的健身球,握在男人的手掌心里刚好;而在蚶江发现的一个小杯的陶器,则引起了考古人员的争论,多数队员认为是清代的铸银器,因为那时的泉州是一个对台贸易最重要的港口,渔民们在航行过程中为了便于保存碎银,就将碎银熔化后倒入这个铸银器内,进行加工。这种铸银器在石狮的永宁和晋江的安海也曾多次发现。
经过一两个月,对第一阶段考察的资料整理后,队员们还要再出发。第二阶段将考察的重点侧重在晋江安海、陈埭、池店等地的码头、港口。我们希望考古队员们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探访神秘的泉州水下世界吧!
昨日,泉州水下考古陆地调查传来最新消息:历时一个月,泉州水下考古陆地调查工作队在晋江和石狮沿海共发现31处疑似沉船点。其中,石狮海域有5处,年代最早可追溯至清代;晋江海域有26处(含2个旧沉船点)。出水的瓷器集中在宋元明清,还有少数属南朝时期。
第一阶段的陆地调查6月6日从晋江市深沪湾开始,至今考古人员的足迹已经走遍晋江和石狮的沿海渔村。截至昨日,第一阶段调查结束。据透露,第二阶段的调查可能于今年8月或9月启动。
此次水下遗址调查,由国家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院及泉州市文广新局等单位联合进行。早报作为协办媒体,派出记者跟踪采访。
发现31处疑似沉船点
泉州水下考古陆地调查队副队长张红兴介绍,经过一个月的实地走访,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基本达到预想目标。第一阶段的调查使考古人员掌握了31处水下疑似沉船点,为以后的水下考古工作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这些沉船点,每一个都经过细致的调查和论证,但仍有几处沉船点的年代问题未能明确。其中,石狮新发现的5处沉船点,沉船有木船和铁船两种类型,时间约在清代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木船的年代比铁船更早,年代最早的可到清代。”张红兴说。
晋江的26处沉船点中,有两处是旧沉船点。而新发现的24处沉船点分别为:深沪13个,金井7个,东石2个,英林2个。考古人员称,因考虑到文物安全,沉船点的具体方位不宜公布。
据透露,第二阶段的调查活动可能于今年8月或9月进行,调查方法也可能有所改变。
出水大量宋代以来外销瓷
张红兴介绍,第一阶段的调查范围,由北到南,起于蚶江,止于东石。经过走访,调查队发现,晋江和石狮海域都曾出水陶瓷器物,且附近村落的不少村民都曾打捞起海底遗物。
南朝青釉钵,宋代青釉碗、青釉罐、庄边窑盏、青釉瓜棱罐,元代青釉双系罐,明代青花碗、德化窑汤匙,清代云龙纹青花碗和清晚期青花碗,还有无法确定年代的青花健身球……调查队称,出水物以瓷器最多,这些陶瓷多数是平常人家日常所用的器具,外观比较朴素。
张红兴认为:“这些瓷器大多是外销瓷,年份集中在宋至清代,还有民国时期及南朝时期。也曾看到五代时期的瓷器,但因此认定有五代时期的沉船,为时过早。”
据石狮蚶江村民讲述,石湖码头附近海域有一条海沟,通往后渚港,村民曾在那条沟附近打捞出国姓瓶。考古人员发现,晋江和石狮海域附近的渔民经常能打捞到一些海底遗物,但有的人并不知道其价值所在,往往打捞上来后便直接丢在海滩上,海浪一来,又把它们卷回海底了。
“沉东京浮福建”传说印证航线繁忙
此次调查行动,考古人员还听村民讲起一段颇有意思的传说,即至今无解的“沉东京,浮福建”传说。
考古人员介绍,当地渔民常在石狮海域打捞出一些海底遗物,包括瓷器和砖瓦等建筑材料。当地流传一种说法,即这片海域下原本有条古街、商店,还有房子,由于地势变化等原因,这个原本繁华的城市(或乡村)沉没了,变成一片汪洋。
还有村民口口相传,称见到一块露出海面的石头碑,上写有“往东京”,村民还发现东北往西南走向的海沟。村民认为,这与“沉东京浮福建”的传说互为印证。
事实上,“沉东京浮福建”的传说古已有之。但是“东京”并非宋代的东京,也不是日本东京,而是古代的一个城市或乡村。考古人员认为村民们所说的这条海底古街,很有可能是由于来往商船掉落瓷器和运输材料,日积月累,便成了“古街”。“那片海域的海况很好,也没有暗礁,除非恶劣天气,船只才可能沉没。这也从侧面说明这条航线比较繁忙,古代商船络绎不绝”。张红兴说。
■揭秘
三方法初步判定沉船点
对出水陶瓷的年代鉴定相对容易,但考古人员又是如何判断沉船点的?
考古人员介绍,“主要通过三方面反复佐证得出”。
●方法一:有大量相同出水物
判断哪片海域有沉船点最主要的“物证”在于其出水物,如渔民曾打捞出大量相同器物,器型和年代及风格都相近,便可继续深入考证,“如果只有一两件,那是说明不了问题的”。
●方法二:口碑资料结合史料实物
通过口碑资料,结合当地传说和实物及史料记载等,也可初步判断沉船点。比如,史料上明确记载哪些战争发生在哪片海域、船在哪个海域沉没,实地调查时又刚好有数量可观的实物,即可大致作出判断。“典型案例”当属晋江深沪湾的盐田之战。史料记载,盐田之战发生在深沪湾,围头湾曾有清代商船等。
●方法三:沉船环境+加捞物证
还有一种方法,即考察沉船的环境进行初步判断,如有的海域凶险、暗礁多,具有“沉船条件”,而且附近渔民确曾打捞出海底遗物作为佐证。
■讲诉
顶烈日抗台风辛苦调查
考古调查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考古人员此番遍访晋江和石狮沿海村民,可谓付出诸多艰辛。他们没有节假日,连端午节也未休息,每逢需要向村民或渔民了解资料时,还得根据他们的情况先安排时间再走访。由于村民们白天大多在工作,考古人员只能晚上加班。
有一次刚好碰到台风天,风大雨大,沿路都是积水,他们冒着车子熄火的危险,一路风尘仆仆,准备到渔民家中采集资料,不料渔民没空,他们只好折回,次日再次前往。
“我们是沿着沿海每个村逐一排查,感谢沿海渔民的积极配合和帮助!”张红兴称,第二阶段的调查,他们将采取其他方法,除了沉船点调查,还会在外沿调查与航海相关的资料,扩大搜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