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白一向是时尚界缔造不朽传奇的利器。相比之下,大红大金的着色,再配上雕龙画凤的图案,总给人一种富过露俗,略欠时尚的感觉。但“中国红”俨然翻了身,它将古玩与潮流集于一身,即使不是古董爱好者,也会对这份好礼倾慕有加。
初见中国红瓷,只能用“惊艳”二字形容。仿古的木制窗架、深褐色的半透明薄纱,硬是在菜市场般的展会大厅里隔出了一块皇室宫闱。凭窗摆设的木架上,通体鲜红并镶以金色图案的各式精致瓷器,在柔和的射灯照耀下,映射出熠熠光彩。“中国红”像磁铁般吸引了观者的眼球。
图:花开富贵红瓷花瓶
红瓷本身就是历史造就的奇迹。陶瓷史上的第一抹红,现身于唐代的长沙窑里。火与土的神奇交互,使原本用来烧绿色的铜,在还原焰的作用下,现出了红色。于是红瓷在历史的巧合下诞生了。
红瓷的烧制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由于红色釉料不耐高温,自古就有“千窑难得一宝”、“十窑九不成”的说法,在中国陶瓷史上,曾经有“祭红”、“郎红”等珍贵瓷品,但没有色相纯正的大红瓷。瓷坯原料选用珍贵的毛瓷原料临川高岭土,经过“素烧、釉烧、红烧、金烧”4次入炉、1450℃高温煅烧、贴12K足金金花纸、共20多道工序纯手工烧制而成。期间,需经过最少4次验坯工序,严格控制质量,成品率不到10%。
明初时代,红瓷烧制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当时坊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明朝宣宗皇帝想要一套鲜红色的瓷器用来祭奠日神,于是诏令景德镇的督窑官加紧烧制。窑工们反复尝试,但就是烧不出鲜艳的红色,结果一个个被关进了牢房。一位工匠的女儿为了救出窑工,纵身跳入熊熊的窑火中。两天后,在少女焚身的窑炉中,人们惊奇地发现,烧成的陶坯呈现出像鲜血一样的红色。为了纪念这位少女,人们把这种红色的陶瓷称为祭红。只是,故事永远地流传下来,而烧制祭红的工艺却无端地失传了。
图:中国红瓷描金唐装旗袍7头茶具_馈赠佳品
此后,人们虽然不断地探寻红瓷的烧制方法,但都无法企及祭红的工艺。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主持景德镇御窑厂时,才成功地烧制出另外一种别具特色的红釉瓷器,称为郎窑红。郎窑红色泽鲜艳、光洁度高,与祭红难分伯仲。然而,民间一句“要想穷,烧郎红”,却道出了烧制郎窑红的艰辛与不易。当然也只有皇亲贵族才用得起这罕世尤物。可叹的是,郎窑红的技艺又再次在世间蒸发了。
时至今日,最终续写上红瓷神话的,是2002年“中国红”的出现。在此之前,国人用了近20年的时间,研究大红色釉不耐高温从而导致色相不正的世界性难题。只到起用了一种比黄金还贵重的元素——稀有金属钽,红瓷的神秘面纱才终被揭开。
中国红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包括湖湘文化)、陶瓷文化,现代新文化滋养的艺术特制可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艺术享受的审美愉悦,不同的欣赏口味都可以从它那里感受到与自己审美价值相同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