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佛山市文广新局和佛山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潘柏林陶瓷精品展情况通报会在佛山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石湾陶艺轰动首都,权威专家直指:为什么我们有中国画而没有中国雕塑的概念?同时充分肯定:石湾陶塑就是真正的中国雕塑!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政府等多个单位承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潘柏林卷》首发式暨潘柏林陶瓷精品展,8月1日在北京贵宾楼饭店圆满落幕。这次高规格、高水平的石湾陶艺展览获得国家文化部、新闻出版署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肯定。期间,来自全国文化艺术界的20多位著名学者围绕“传统陶瓷雕塑的传承与发展”等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民间工艺的大传承
此次展览共展出了潘柏林大师80件石湾陶艺作品,代表了他在不同时期的艺术水平,题材广泛、手法独特、新颖动人、寓意深远、风趣幽默,焕发出独特的光彩,展示了佛山石湾陶艺的高超艺术水平。中国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韩静霆先生对此作出了高度评价:“潘大师的一些作品,它们已经不再是过去意义的公仔,而是颠覆了过去意义上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就是弄小玩意的这种概念”,“他具有神雕之眼,妙塑之手。”他同时表示“我们可以看到另外一种传承,不再仅仅是民间工艺的传承,而是艺术的传承,这个传承是大传承”。潘柏林大师在传承了佛山石湾陶艺周正、大气、质朴、严谨、流畅等传统元素的同时,又广采博收、自成一格,探索出一条以民俗风情为题材的现代陶塑新路线,打破了石湾一惯以仙、儒、道、佛为主的创作格调,从而成为继刘传之后石湾陶艺的新派代表,将石湾陶艺推向了又一高峰。
生活、技艺、艺术的真善美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也对潘大师的创作作出了肯定评价:我看你的作品真是不一般,真正做到了生活、艺术和技艺的真善美,是传承又是创新,而且这么年轻就做到了,今后往后再评大师时,应该是很重要的标准。石湾陶艺最大的成就,是对人的表现,对现实生活的表现,是“泥性与人性的结合”。在题材上,潘大师开辟了“民俗风情”的创作题材,着重表现朴实、活泼、诙谐的生活形态,例如脍炙人口的“民俗风情系列”,为石湾陶艺在新时期开创陶塑人物新面貌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技艺上,潘大师还在作品的材料运用、肌理运用、夸张手法等多方面求新求变,例如采取异质同构的方式运用材料,大胆使用真布泥烧成工艺,强化作品的衣纹表现效果,丰富了石湾陶艺材料原有的塑造形式,从造型夸张、情绪夸张、内容夸张等多方位的角度入手,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等。在艺术上,潘大师把民间艺术的生动性与传统文化的典雅气质完美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生活、技艺、艺术的真善美境界。
传统石湾陶塑与西方雕塑的融合
潘大师认为,艺术从不排斥融合。他致力于把石湾陶艺与西方雕塑互相融合,借鉴西方的优点,进一步扩宽石湾陶塑技艺的表现空间。吸收西方简洁、刚劲有力的线条特点和抽象简练的艺术风格,增加作品的朦胧感,显示了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无论是材质还是表现形式,都与传统的石湾公仔不同,如全部用粗陶烧制的《时代的印象》系列作品,分别是头戴面具的时尚女郎、激情相拥的恋人、转身凝思的女士、身穿唐装弹奏吉他的长发男青年,造型简洁生动,内涵丰富。
石湾雕塑是真正的中国雕塑 石湾雕塑必将走向世界
在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了“中国雕塑”的概念。韩静霆指出:“大地之子,水的闺密,火的情书,这是石湾雕塑”。“我们中国的雕塑是什么?就是这样的陶雕,这叫中国雕塑,为什么我们有中国画而没有中国雕塑的概念?”他的观点得到多位学者专家的一致认同,他们指出:石湾陶瓷是真正的中国雕塑,未来要以“中国雕塑代表”为核心,向外推广佛山石湾的传统陶文化,推出以石湾陶艺为代表的中国雕塑,大力提倡石湾陶艺真善美的创作精神、广阔的眼界和宏远的目标,并将此提升为中国精神、中国作风的表现,让石湾雕塑代表中国雕塑的最高成就走向成熟。“石湾雕塑走出了石湾,走到了北京,必将走向世界!”多位专家学者对石湾陶艺的发展前景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