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陶瓷文化>>|
烧窑师傅—— —陶瓷制作的“压轴人物”

发布:2012-9-27 10:37:32  来源: 瓷都晚报 [字体: ]

  烧成,作为陶瓷制造的压轴工序,在陶瓷生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毫不夸张地说,一件瓷器的成功与否,烧成这个环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好比足球比赛中的临门一脚,成则大功告成,败则前功尽弃。因此,烧窑师傅站在这最为重要的一道门槛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把握着瓷器的“生死大关”。
“驾驭”窑炉并不简单
  石长国烧了20年的窑,早年他在国有瓷厂里工作,瓷厂倒闭后,他和许多同事一样,来到私营的陶瓷厂里继续烧窑。石师傅常说,他和窑炉有缘,一辈子都是围着它转。
  石师傅和另外一位烧窑师傅负责厂里的一条辊道窑。作为大型窑炉,辊道窑的特点就是产量大,烧成连续性好。点窑之后,除了遇到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熄窑,会一直持续不断地烧下去。这就需要一直有烧窑师傅负责窑炉的烧成。石师傅和另外一位师傅两班倒休,每人负责12小时。几位烧窑师傅用倒休的方式共同负责同一个窑炉,这也是景德镇瓷厂里较常用的模式。
  这条辊道窑长60米,虽然规模不算最大,但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家伙”,光烧嘴就有14对。石师傅常常感叹道,自己虽然烧了这么多年的窑,但是想要驾驭好这么一个“大家伙”,还是需要费不少心思。
  每天接班的时候,石师傅都需要详细看另一位烧窑师傅的值班记录。做好值班记录,详细记着各个时段的不同烧成温度,以及在值班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是每一位烧窑师傅必须做的功课,这样可以为接班的人提供不少值得参考的数据,也能给他在调节窑炉烧成温度的过程中给予不少参考意见。
石师傅每天的工作,就是从阅读前一位师傅的值班笔记开始,这几乎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必修课。在了解了上一班温度曲线变化后,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了解自己需要烧成的瓷器所要求的温度,在当班的12小时里,往往会有几批不同烧成温度的陶瓷进窑。这就需要他将温度精确地控制在烧成温度上。
根据瓷器的要求不同,所要求的精确度也不相同,遇到一些“娇气”的瓷器,温度的误差往往需要控制在正负五度以内。这就到了考验烧窑师傅功力的时候,瓷器出来的效果好不好,全看火候的掌握了。在石师傅看来,窑不仅仅是死板的机器,每个窑都有每个窑的“性格”,这性格,指的就是每个窑炉所特有的烧成特点。石师傅说,烧任何一个窑的伊始,他都会花上不少时间去摸索这个窑的特点。他常常戏称这个过程为“寻找默契”。在他看来,想要烧好一个窑,光有好的烧窑技术是一个方面,需找与这个窑的默契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最“热”的行业
  从自己学烧窑算起,韦坤的烧窑生涯也有十余年了,但是与石师傅不同,他主要烧的是梭式窑,谈起自己的工作,韦师傅打趣地说道:“这个行业,太热了!”韦师傅所说的热,并不是热门的意思,而是实实在在的炎热。他工作的车间里面摆放着3个10立方米的梭式窑。当这3个窑炉同时工作的时候,车间里的温度可想而知。韦师傅说,最可怕的就是夏天,遇上三伏天,工作还得照旧。这时候车间里的温度基本不会低于40度。尽管有几个大风扇对着吹,但是还是觉得炎热难耐。这时的他也顾不上形象了,总是光着膀子,淌着汗水,来回穿梭于窑炉之间。
说热,其实多少有些打趣的成分在里面。谈起自己的工作,韦师傅还是觉得,压力与责任的担子不轻。
前面说到,烧成是瓷器制作的压轴程序,一件瓷器在进入窑炉之前,还算不得瓷器,用的功夫再多,也只是个半成品。而就是这个半成品,已经汇聚了不少人的心血,拉坯、利坯、上釉、补水……这其中任何一道工序都缺一不可,全部准备完成之后,才送来烧成,烧好了,出来的就是瓷器,烧得不好,出来的则是废品,前面的所有努力都白费。
  在景德镇的窑炉这个行业有这样一个现状,那就是景德镇的窑炉基本都是以燃气为燃料,相对于电窑而言,气窑的烧成环境更复杂,其中温度、气氛都是烧成成功与否重要的因素,在烧成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然而这种偶然性,往往是陶瓷艺术所需要的。换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丰富,和气窑的这个特性有着微妙的关系,这也给烧窑师傅们提出了不少问题。
在韦师傅看来,想要烧好窑,不仅需要掌握烧窑知识,还需要对前期的工艺,甚至是泥性、釉性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谈到这,韦师傅想起了自己的一次经历:他曾经烧过一批瓷器,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有明显的橘釉现象。在试过多次以后,他确定烧成温度、气氛上都没有问题,也就是说问题不出在烧成这个环节上,但是橘釉的问题依旧得不到解决。他只好找到这批产品的调釉师傅,想从根本上找到原因。几乎将这批瓷器的每个工艺都了解了一遍之后,在反复不断的调整中,他才发现原来是喷釉这个环节上的某个 因素直接造成了橘釉的结果。
  
  “与时俱进”很重要
  在烧窑这个行业里,与时俱进是个很重要的词。
  对于陶瓷行业来说,时代的改变,科技的进步,往往在窑炉上有着最明显的体现。
  解放以后,景德镇的陶瓷窑炉就经历了几次比较大的技术革命。这也需要烧窑师傅们不断的学习,适应新设备,新技术,以免被时代淘汰。
对于这个,石师傅的感受尤为深刻。在刚学烧窑的时候,石师傅拜了厂里的一位老师傅为师。这位师傅的资历很老,气窑、煤窑、柴窑都会烧。石师傅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傅常和他说起的一些前辈们的技巧,比如朝窑里吐一口口水,根据其落地的路线以及蒸发的速度,就能判断出窑里的温度以及烟囱的抽力;一些经验老到的师傅,从观火口看一下火焰的颜色,就能知道此时的温度,而误差基本不会超过5度。如今,当石师傅面对着各种各样的仪表、阀门教年轻人烧窑时,再和他们说起这些东西,年轻人都会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俨然在听神话一般。
  尽管科技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的窑炉,特别是大型窑炉,往往都有比较先进程序控制系统。各个区域的温度在显示屏上都有精确的显示,调节温度,也只需要转动阀门,甚至是直接设定即可。但是在石师傅看来,经验还是十分重要。比如在烧窑的过程中,许多烧窑师傅还是有“观火”的习惯,以此来大致确定此时的温度,还会不定时地放入“三角锥”(一种用瓷土做成的测温工具),通过观察其变化来确定温度。石师傅说,机器,程序难免有出错的时候,如果某个热电偶出现问题,那么所显示的温度就会与实际温度大相径庭,这时候,就需要用经验,来弥补其中的缺失了。
除去大的技术革命外,在窑炉这个行业,一些设备上小的革新几乎时刻都在进行着,比如烧嘴,热电偶,隔热材料等等。时常有一些新材料的加入,或是新设备的出现。
每次新东西的出现,都要烧窑师傅们去了解,学习。在石师傅的烧窑生涯中,遇到一些新的烧嘴或是热电偶等其他设备时。石师傅说,就需要像新人一样去学习,摸索,这种情况时常会遇到。
  后生力量—— —烧窑“学院派”的加入
  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教学安排中,有“热能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一般来说,这个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多与能源类有关。而在陶院里,这个专业就极有景德镇特色,其所学习和研究的方向主要是陶瓷窑炉。
  小伟学的就是这专业,毕业的时候,不少同学都选择了窑炉设计或是营销方面的工作,但是他还是坚持来到瓷厂,从事着窑炉技术员的工作,也就是烧窑。在工作之初,小伟遇到了不少问题,而最主要的,就是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在学校学习阶段,学校安排了《传热学》、《流体力学》,《硅酸盐材料》、《窑炉技术与设计》等相关课程,其间还安排了不少实习。让他对窑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本上,但是等到工作中实际操作时,小伟还是感觉到有些吃力。
不过小伟很快发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断的实践、尝试是一方面,另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向那些烧窑师傅们请教。于是他又开始了学习的过程,只要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厂里的烧窑师傅们学习。
  好在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个学习的阶段持续时间并不长,仅仅几个月后,小伟便能独立地操作窑炉了。到了这个阶段,小伟才愈发地感觉到学校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正是这些理论知识,让他在实践的摸索中免去了“依葫芦画瓢”的限制,还能让他对于窑炉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在和老同学们聊天时,同学们常常调侃地称他“战斗在窑炉事业的最前线”,但是小伟很享受这种称呼,在他看来,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加上努力,定能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窑炉技术员。
  常见窑炉类型
  梭式窑:是间歇烧成的窑,跟火柴盒的结构类似,窑车推进窑内烧成,烧完了再往相反的方向拉出来,卸下烧好的陶瓷,窑车如同梭子,故而称为梭式窑。梭式窑除具有一般倒焰窑操作灵活性大,能满足多品种生产等优点外,其装窑、出窑和制品的部分冷却可以在窑外进行,既改善了劳动条件,又可以缩短窑的周转时间。
  辊道窑:又称辊底窑。主要用于瓷砖等陶瓷建材的生产。辊道窑是连续烧成的窑,以转动的辊子作为坯体运载工具的隧道窑。
  陶瓷产品放置在许多条间隔很密的水平耐火辊上,*辊子的转动使陶瓷从窑头传送到窑尾,故而称为辊道窑。
  隧道窑:隧道窑一般是一条长的直线形隧道,其两侧及顶部有固定的墙壁及拱顶,底部铺设的轨道上运行着窑车。燃烧设备设在隧道窑的中部两侧,构成了固定的高温带—— —烧成带,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隧道窑前端烟囱或引风机的作用下,沿着隧道向窑头方向流动,同时逐步地预热进入窑内的制品,这一段构成了隧道窑的预热带。在隧道窑的窑尾鼓入冷风,冷却隧道窑内后一段的制品,鼓入的冷风流经制品而被加热后,再抽出送入干燥器作为干燥生坯的热源,这一段便构成了隧道窑的冷却带。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