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老的辘轳,辘轳的那头,一位中年人不停地转动,辘轳的这头,一位老者随着碾盘的转动用双手“把弄”着陶泥,一个精致的陶坯即刻呈现。这出现在21世纪“北方瓷都”———唐山陶瓷博览会上的古老“手拉坯”的一幕,一下子将人们拉进历史的画卷,时光穿梭,画面定格在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山东而来的移民将古老的陶瓷生产技艺带到滦州,从此开启了唐山陶瓷历史的篇章。 或许,古人从未想过,600年后的唐山因为他们的智慧而生产出中国第一件卫生陶瓷,更未先见,600年后的唐山因为传承了他们而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北方瓷都。
东西缸窑 600年陶瓷文化发祥地
走在唐山市东北部的缸窑路,两旁的陶瓷厂和陶瓷商店比比皆是。在这里,不论是餐具、茶具、缸、坛、盆、罐等日用陶瓷,花瓶、器皿、雕塑、壁画等艺术陶瓷,还是墙砖地砖、卫生洁具等建筑卫生陶瓷,都应有尽有,或许在某个小店里,还会藏着某件珍品等待品鉴和收藏者的到来。然而,作为唐山市陶瓷业的聚集地,西缸窑和东缸窑并非近现代的新兴区域,而是已经承载了600多年的陶瓷文化的发祥地。
相传最早在唐山手工作坊制作陶瓷用具的是田氏家族和范氏家族。明成祖永乐二年,两家由山西一同移居滦州开平镇河沿庄落户,见当地有大量陶土,又有煤藏可作原料,于是在农作之余,分别烧砖建窑,烧制缸、盆等粗瓷用品。以后此地乃名缸窑,明嘉靖以后,名西缸窑。至清朝光绪年间,田家窑开始生产化妆土白瓷。
而继田家和范家窑兴办之后,又有秦氏家族兴办的陶成局最有名。秦家移居滦州开平镇河沿庄落户,而后此地名秦庄,就是今日的唐山市东缸窑。后有移居来的常家会制作缸、盆,于是秦家出资,雇常家人做工,兴办窑厂,始名陶成局。
而今,作为田家窑第13代传人,77岁的田景儒老人依然坚守在600年前祖辈生活的地方,为了传承古老的陶瓷文化而做着努力。田景儒完整地保存下一套《田氏家谱》,在唐山历史上,这是目前仅有的关于陶瓷生产最早的文字记载。
为了让这段历史更加清晰,记者随田景儒老人来到位于弯道山的田氏馒头窑遗址。上世纪80年代中期馒头窑逐步淡出历史舞台,如今这里也已经完全没有馒头窑的痕迹,但历经600年的沧海桑田,这片曾经生产出唐山最早的陶瓷制品的地方,并没有淹没在钢筋水泥中,还着实让人欣慰。 “我制作的两个馒头窑模型,分别被唐山市博物馆和民俗馆收藏,我就是想给后人留下件东西,让他们了解唐山陶瓷文化的渊源。”田老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原址“重建”馒头窑,不仅可以让人们记住历史,更可以作为旅游文化的一部分。
陶成局 唐山第一家陶瓷作坊
提起陶成局的历史,很多人并不知晓,不过,一个网名“老陶成局”的文化人士却被很多人熟悉,他就是始终致力于唐山陶瓷文化发掘的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黄志强。黄志强对唐山陶瓷文化颇有研究,收藏有大量有关陶瓷的实物资料和文字资料,同时多年研究和收藏古陶瓷,并提出《关于加强唐山窑陶瓷文化研究与保护的建议》。黄志强讲述了陶成局的历史:
明代嘉靖年间,山西移民秦氏家族创办了唐山第一家陶瓷作坊陶成局。随后,唐山陶瓷业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唐山窑陶瓷生产的雏形。
在唐山窑众多陶瓷作坊中,陶成局经营最为成功,实力雄厚。1877年清政府开办开平矿务局,带动了陶成局的发展。陶成局传人秦履安得到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批准,修建矿井所需缸砖,由陶成局包制。陶成局在生产缸、盆产品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招收工人兼制缸砖和耐火砖,产品质量越来越好,并为天津北洋机器局大沽造船厂提供其产品。
随着陶成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1899年秦履安在天津娘娘宫东口沿河马路开设德盛缸店。1900年秦履安之子秦艺林接管德盛缸店,除经营批发陶成局及唐山各瓷厂的陶瓷产品外,还兼营缸砖、耐火砖、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批发,并在天津陈家沟开办焦炭厂生产焦炭供应天津造币厂,获利丰厚。 清末民初,陶成局形成老陶成局(老陶成)、东陶成、德盛老厂3家陶瓷企业,其资本总额、生产规模和用工人数及产品产量,可占唐山整个陶瓷工业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而这盛极一时的陶成局也为唐山创下的“中国第一”立下了功劳。
启新磁厂 生产出中国第一件卫生陶瓷
1924年,启新磁厂在借鉴外国生产卫生陶瓷经验的基础上,使用部分国产原料,利用煤烧倒焰窑,生产出中国第一件卫生陶瓷。这也为后来唐山成为中国卫生陶瓷工业的发源地和摇篮奠定了坚实基础。
1900年,徳国地质专家汉斯·昆德受唐山细棉土厂聘请来到唐山。同年,细棉土厂落入英国资本家之手。汉斯·昆德保存了细棉土厂的档案资料,并交给开平矿务局会办、实业家周学熙。1906年,在汉斯·昆德的帮助下,周学熙将细棉土厂收回自办,更名为唐山启新洋灰公司。
1923年,启新磁厂引进德国先进的陶瓷生产机械设备,成为了中国第一家使用电力、进口陶瓷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注浆生产工艺,采用近代工业的管理方法进行经营管理的陶瓷厂,首开中国陶瓷工业化生产的先河。 1927年,启新磁厂开始生产彩色铺地砖和内墙瓷砖,并承办出口业务,成为中国第一家生产彩色瓷砖的陶瓷企业;同年,启新磁厂生产的卫生瓷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1930年,启新磁厂研制使用古杂色釉和窑变釉生产艺术瓷获得成功,成为唐山最早的艺术瓷生产厂家。
几经浮沉 唐山屹立为北方瓷都
岁月荏苒,在经历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鼎盛时期、日本占领时期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破坏、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唐山陶瓷业虽跌宕起伏,却从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1955年,启新磁厂更名为唐山陶瓷厂。到1966年唐山已初步建立门类比较齐全的陶瓷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唐山陶瓷业更是突飞猛进,卫生瓷产量居全国第一,逐渐形成规模宏大、技术先进、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陶瓷生产基地。
“那时全国各地的很多陶瓷厂都来唐山陶瓷厂学习卫生陶瓷的制作技术,而当时唐山陶瓷厂的生产标准就是当时的国标,可见唐山陶瓷厂在行业内的地位。”现任唐山北方瓷都陶瓷集团董事长的李润平对当年的唐陶怀有深深的自豪感。1978年,唐山陶瓷厂生产的“唐陶”牌卫生瓷和唐山市建筑陶瓷厂生产的“三环”牌釉面砖,在全国重点企业产品质量评比中均获第一名。1980年,“唐陶牌”卫生陶瓷荣获国家银质奖。1987年,“唐陶牌”系列卫生洁具荣获国家金质奖。1998年,“唐陶”成为唐山首家市属上市企业。唐陶的“红玫瑰”骨质瓷更是将唐山陶瓷的知名度在世界打响:香港官方宴会使用了近百年的英国皇家专用瓷,1997年7月1日起让位于“红玫瑰”;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红玫瑰”成为澳门特别行政长官官邸专用瓷。
在国有陶瓷企业为唐山陶瓷业打下大半江山的同时,民营陶瓷企业的异军突起给唐山陶瓷发展带来了又一片风景。如今,民营企业的领军者惠达陶瓷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卫浴品牌。 2003年9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命名唐山为“中国北方瓷都”。
继续辉煌 让唐山陶瓷享誉中外
“每年的陶博会我都会去,很多外地朋友也都慕名而来。”市民贾先生是一位陶瓷爱好者,他几乎每年都到那里逛一逛。
和普通市民对陶博会的钟爱不同,作为唐山北方瓷都陶瓷集团的董事长,李润平参加了从1998年以来的每一届陶博会,他对陶博会则有着更深的感情。“陶博会总是让我很振奋,因为那代表了我们唐山陶瓷业的成就,让我们有满足感和自豪感,同时,每一次盛会都是一个新的起点,会给我们陶瓷企业带来更强劲的动力。”李润平深有感触地说。
据了解,2010年,作为唐山市国有五大集团之一的唐山北方瓷都陶瓷集团正式落户丰南沿海工业区并开工建设,预计年产量将达到卫生瓷300万件、日用瓷2000万件,丰南沿海工业区也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卫生陶瓷生产基地。 “每当站在工地上,看到已经初具规模的陶瓷生产线,每当看到从生产线上走来的一件件陶瓷制品,就仿佛看到了唐山陶瓷发展的美好未来。”李润平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