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全世界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中国难以完全置身其外,而艺术品市场更难独善其身,陶瓷买卖也在劫难逃。除此之外,真假的评判问题一直困扰着藏家,阻碍着陶瓷市场的发展。去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比较低迷。多数拍卖行的成交率不足50%,而陶瓷板块的表现更是比总体水平还要低。瓷器的低迷在“情理之中”。因为瓷器的基本面本来就比书画窄,收藏圈子要小得多,入门门槛也比书画高,所以瓷器对市场的反应比书画更灵敏,调整也来得更快更猛烈。
同时,由于收藏家认为去年市场的资金量相对紧张,作品价格超出预期的可能性不大,大家都比较惜售,导致瓷器拍品总体质量不高,要出天价自然很难。而舆论媒体总是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在天价拍品上,去年没有产生这样的轰动效应,人们自然会觉得瓷器市场寂寂无闻了。
去年也有表现很不错的瓷器专场。像美国著名收藏家英斯利·贝莱尔家族释出的16件高级定制陶瓷,就拍出了两亿多元港币,每件作品都以估价的几倍或十几倍成交。成交率和价位有保证,在于这批东西"根正苗红",19世纪90年代就参加过世界性的展览,当时还不可能出现赝品。其他的瓷器专场拍得不太好,最直接的原因则是真伪难辨。譬如玫茵堂的瓷器,多数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收的,那时高仿已经做得相当不错,可靠性就大打折扣了,因此成交率和单价都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