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龙泉青瓷 “共舞”的赖自强
一间狭小低矮的房间里,一位身穿白衬衫、略显单薄的中年男子右手拿着一个花口瓶,兴致盎然地讲授着什么,吸引了周边一圈子的人认真倾听。桌上、柜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龙泉青瓷产品。
照片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穿白衬衫的男子为原龙泉国营瓷厂技术科长赖自强,正在向厂里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传授青瓷烧制工艺。当年的听众,如今已经有不少人成为声名显赫的青瓷大师。
在龙泉青瓷烧制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的赖自强,曾为龙泉青瓷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主持创作设计的几件龙泉青瓷作品做工精湛,被选送到1957年全国轻工业厅长会议,周总理获知后,作出了恢复龙泉青瓷生产的指示。
4月6日,记者走进金沙路龙泉窑赖永顺青瓷工坊,静静地聆听已经90高龄的赖自强老人讲述了这张老照片背后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赖永顺青瓷工坊发展史
赖自强是赖氏青瓷世家的第七代传人,龙泉窑赖永顺青瓷工坊由赖氏先祖赖永顺所创。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赖永顺与其妻从福建永春州德化县梅上里党坪出发,一步一步走进浙江地界。当他们步行到龙泉县西乡木岱村时,见这里瓷土丰厚,流水潺潺,是个烧瓷器的好地方,就决定在这里居住,并修建了长长的龙窑,将厂名定名为“赖永顺”,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父辈们经营得当,规模不断扩大,1817年“赖永顺”瓷厂迁至龙泉上垟(原龙泉瓷厂总厂址)扩大生产,成为龙泉制瓷行业的旺家。1925年12月,赖自强出生,成为第七代传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热衷于龙泉青瓷生产的工匠、温州商人,包括后来成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之父的陈万里都爱到“赖永顺”瓷厂交流学习。“这个配方可能是烧成工艺上还没有达到要求,你们在烧窑方面还要下苦功。至于釉的配方方面,你们的发色还不够完美。”陈万里当时指导厂里青瓷生产的话,赖自强至今历历在目。经过陈万里的指点,“赖永顺”瓷厂在青瓷釉的配方和胎的配方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
正当“赖永顺”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抗日战争爆发。由于抗战需要,国民政府要修建一条丽水至福建浦城的战备公路,正好通过赖氏世代建窑烧瓷之地。为支持抗战,赖家慨然同意毁窑筑路。看到赖氏几辈人用身家性命经营起来的窑厂被毁,赖自强的眼眶里蓄满了泪水。直到1949年龙泉解放,赖自强才重新接触青瓷烧制。
1949年8月,当时的八都区指导员派赖自强去接管旧瓷器业工会,赖自强被工人民主选举为工会主席,发动工人搞生产自救,促进资方把生产搞好。1953年,县总工会送赖自强到杭州干校学习了6个月。当时,在八都、上垟、宝溪成立了四个瓷器生产合作社。赖自强回来后,被派到八都区瓷器业搞生产合作化运动。1956年公私合营龙泉瓷器厂建立时,赖自强担任公方代表。
奋进在龙泉青瓷复兴路
1957年7月,全国轻工业厅长会议在南京召开,厂里安排赖自强制作了龙瓶、虎瓶等5件作品,由工人李怀川送到南京参加评比。
“当作品送到南京后,轻工部却说我们送的青瓷不能参加评比,认为这个是古董。”赖自强有些激动,甚至自豪地说,“后来,我自己亲自跑到南京,去跟轻工部部长汇报情况,声明这个是我们龙泉自己开发出来的新品种。”
听了龙泉方面的解释,轻工部部长立刻把这个情况向当时来参加会议的周恩来总理汇报。经历了长年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全国人民连吃饭用的碗都很紧张,周恩来总理正为此事着急,听说龙泉青瓷烧得这么好,高兴不已。
当时在会场参加旁听的赖自强,亲耳听到了周总理提出“恢复龙泉窑生产”的指示,“在总结评比大会上,周总理指示中国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之一的龙泉青瓷生产已经有眉目了,做出来了,要求轻工部拨款把龙泉青瓷做大做强。”
同年,在周总理的关心下,上级政府拨款60万元成立了国营龙泉瓷厂,厂址设在上垟镇,赖自强任技术科长。瓷厂一成立,就遇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国人生活困难,根本没有能力购买青瓷。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只有把青瓷卖到外国去,才会有销路。听取汇报后,省工业厅就作出指示,要以“白”养“青”,把白瓷赚来的资金用于青瓷的开发上。
销路问题解决了,随着新厂成立而来的难题也被一个个攻克了。赖自强带领技术骨干进行青瓷胎釉、造型和生产工艺试验。厂里的工人们经常围着赖自强讨教青瓷方面的问题,照片正是拍于那个时候。
一生难忘青瓷情
1959年,原国营瓷厂精心烧制的国庆用瓷和礼品瓷按时运抵北京,摆到了建国十周年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大厅,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后来,周总理在招待外宾时用的就是龙泉青瓷餐具、茶具。
后来,为适应当时从手工制作转为机械化生产的需要,厂里选拔了15名骨干青年,由赖自强带队去江西景德镇学习3个月。“当时一个青瓷车间50多人搞的都是试验性的工作,工厂运转主要得靠白瓷来维持。到1960年,青瓷扩大到2个车间,150多人,生产日益壮大。每年春季和秋季广交会,龙泉青瓷都送去展销。”赖自强翻开了发黄的老照片和当年的生产纪录说,风风火火的大生产,为龙泉青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文革时期,龙泉青瓷曾中断了3年。“龙泉青瓷的发展,始终要感谢一个伟人,那就是周总理。成立革委会后,周总理指示要搞龙、凤和仿古复制品文物等,不属于封建迷信可出口。于是,又开始生产出口青瓷,赚取外汇。”赖自强说。
多少年来,龙泉窑都是烧木柴的,如此烧下去,那得烧掉多少树木?赖自强熟悉龙泉青瓷的传统工艺,做了煤烧倒焰窑和隧道窑的试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又发展到烧油梭式窑。他还改进了许多制作工艺,使这朵古老的工艺之花焕发出盎然生机。他还参与了浙江省考古队到紧水滩进行考古研究,与朱伯谦为古陶瓷研究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
1987年,赖自强从龙泉瓷厂退休。如今,龙泉窑赖永顺青瓷工坊的“接力棒” 早已交到了儿子的手上。赖自强老人多年前失去了听力,与人交流多用纸笔。他告诉记者,虽然离开瓷厂近30年,但他的心中永远都响着青瓷制作过程中美妙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