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之美系列
油桐花甕
人间4月,正是品新茶的好季节。北京的马连道茶城是茶商聚集地,搭乘产业成熟的快车, 茶具店、瓷器店在早春时节迎来了交易旺季。台湾商人孙忠杰的安达窑北京分店也开在了这里。
走进安达窑位于马连道第三区的店铺,只见不大的空间内大大小小的瓷器摆满了几层货架。孙忠杰拿出安达窑出品的茶壶茶杯,给记者泡了一壶茶,在悠悠茶香中将安达窑的发展史娓娓道来。
创业之路充满坎坷
位于台湾台北市的莺歌区,发展陶瓷业的历史已有200多年,素有“台湾景德镇”的美誉。1976年,安达窑就在莺歌的陶瓷老街上创立,当时的孙忠杰,只是一个远从台南乡下北上莺歌学做陶瓷的小伙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的陶瓷代工业鼎盛一时。孙忠杰说,最初是从制作陶瓷佛像加工开始,靠自己慢慢学、慢慢做,逐渐掌握了制瓷要领。经过7年的经营,孙忠杰已经有了自己的工厂。几年后,陶瓷佛像的竞争力衰退,他转而为外国人代工生产马克杯与陶瓷餐具。因为对这个领域不熟悉,孙忠杰把销售委托给别人管理。但销售商人吃准孙忠杰是新手,每次都把安达窑的产品评定为次级品,压低价格。等孙忠杰自己知道如何判断上等品、次级品时,安达窑已经到了连厂房土地都将不保的窘境了。
“虽然被骗,但也因对方蓄意且持续地挑剔我的产品,才让我的技术可以进步得如此快速,换个角度来想,这也是因祸得福。”孙忠杰事后有了这番体悟。
事实确实如此,自行接单生产不久,安达窑因质量优秀却价格低廉,被雀巢公司选中生产一款马克杯,随著全球的行销网络,订单的需求数量以百万计,因为这次转折,孙忠杰的事业起死回生。
从代工到自有产品
经历那次转折之后,马克杯及餐具的生意持续获利,安达窑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但孙忠杰觉得,虽然累积了技术、不愁没有订单,却“每天都做同样的东西,毫无自我,做得很没有意思,我不能忍受没有创意的工作。”
恰逢当时台北艺术专科学校开设釉药学的课程,仅有高中学历的孙忠杰认识到自身不足,每天不顾路途遥远坐车去学校听课。
“上了课,我才知道什么是陶土、釉药,研发的时候,我才有理论基础。”孙忠杰说。不仅是釉药课,化学、艺术课程孙忠杰都积极参与。他知道,陶瓷是门综合艺术,“我是工艺家,必须什么都懂。”
认真上了两年课,有了理论基础,孙忠杰开始着手研发自己一直喜欢的青瓷。当时台湾市场上的青瓷多用铜、铬或色釉调配出青色,而不是利用窑变火焰烧成,造成生产出来的青色色泽呆板,没有青瓷应有的温润浑厚。
为了突破这一难关,孙忠杰咬牙推掉不少外国代工订单,潜心实验。每一次,他信心满满地烧窑,结果成功率却不到十分之一。烧窑的成本高达数万元,不仅家人质疑他,他自己也常常满腹挫折。但重现青瓷之美,甚至能量产青瓷,让它走入百姓家的心愿激励着孙忠杰坚持不懈地努力着。最终,他成功地突破釉药中氧化铁的技术瓶颈,烧出来的瓷器呈粉青色,色泽温润正如古人所描述的青瓷。
产品生产出来了,不擅长市场销售的孙忠杰这次吸取教训,意识到只有自营通路,产品才能卖得好。于是他决定自行开店展售,让安达窑打出自己的品牌。除青瓷之外,安达窑还开发了定窑、汝窑的瓷器产品,逐渐得到市场青睐,许多星级饭店也开始采购安达窑的产品。
陶瓷上的文化记忆
从创业至今,安达窑坚持挑战难度较高的釉变创作,不管是温润如玉的青瓷色泽,或是灵幻迷彩的天目釉变,都已在业界闯出名号。而彻夜期待出窑、看到如同自己小孩的作品完美出窑,仍是孙忠杰最难忘怀的制陶之乐。
除了技术上的精进,孙忠杰对瓷画也注入了地域文化元素。
在台湾南部,生长有很多油桐树。每逢4、5月份的时候油桐花开,一大片一大片的白像雪一样,因此它还有个名字叫做“五月雪”。孙忠杰说:“家乡的五月雪飘落的时候比樱花还要美,因为油桐树长得很高,花飘落的时间长,花瓣像降落伞一样一直转。地上的落花让人舍不得踩过去。我想把这么美的景象在陶瓷上表现出来,于是就有了‘台湾之美系列’。”
在店里展示的台湾之美系列中,记者发现,瓷器上绘的不是鲤鱼跃龙门等常见传统图案,而是台湾特有保育生物樱花钩吻鲑逆流溯溪;不是国画里的花鸟,而是象征笑口常开、苦尽甘来的苦瓜花。这些图案还包括黑面琵鹭、养鸡人家、农村景致等。“台湾有这么多特色,应该展现出来。”孙忠杰说。
每一件陶瓷产品都有设计者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感受,在产品说明中会不会把设计者的初衷对顾客写明?孙忠杰说, 每个人对作品的感受不同,理解也会不一样,安达窑不会直接说明瓷器美在哪里,而是传达着一种境界,一种安静的美,希望顾客也能慢慢体会。
问到何时能制作“大陆之美系列”,孙忠杰笑着说,那要在大陆生活很久才能对大陆文化有体会,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有了。
不改变 就会倒
除了在台湾经营,安达窑前些年已在广东及北京开设分店。孙忠杰回忆,北京分店开业之初,居然创下一个月营业额仅150元人民币的纪录,这让他大感意外。
孙忠杰表示,台商在大陆做生意“胆子要大”,对自身产品要有信心,才能站稳脚步。如今大陆3个分店生意早已转亏为盈,孙忠杰也摸索出两岸不同的经营方式。
在采访之前,记者从安达窑的宣传资料中了解到,安达窑的“安达”在蒙古语中是“兄弟”的意思,为何一个台湾品牌要用蒙古语做名称?孙忠杰笑着说:“这是为了营销。”他坦承,其实最初在创立安达窑时,“安达”取“平安到达”之意,希望瓷器能够完整到达客户手中,后来了解到蒙古语中安达有兄弟、朋友之意,便在大陆宣传时强调希望瓷器能与购买者产生共鸣及连结,拉近彼此距离成为朋友,蒙古语的这层意思也被加了进来。
2011年,台湾陶瓷市场受到大陆市场的冲击,产业萎缩、窑厂锐减。孙忠杰开始思索新的突破,“品牌”是他改良的第一站。安达窑请了一家台湾设计公司重新设计其商标。新商标以“安”字强化作为品牌的核心标志,融合了文字的意涵与图腾的印象,并加入家徽形式的“烙印”设计手法,创造出了安达窑独特的全新识别标志,传达着安达窑积极接轨未来的态度。安达窑从去年开始在作品底部盖印,并在纸袋、信封、盒子上都加印品牌logo。
“我们若没做这件事,安达窑可能会不见。”安达窑的第二代,从小对陶瓷耳濡目染的孙盈馨、孙若屏、孙筑怡三姐妹, 接手父亲孙忠杰创立37年的老字号,让安达窑开始走向品牌化之路。
同时,安达窑在设计产品上也更加多元的开发新型态产品,藉由推出各种设计小物,拉近与新一代消费群的距离。学习美术设计的孙盈馨以崭新的设计概念,在青瓷上展现季节概念的“四季和茗”,初试啼音即博得满堂喝采,在2008年台湾优良工艺品评鉴会上荣获时尚奖,取得C-MARK工艺品标章;孙筑怡不仅承袭父亲对于釉药的坚持,一再地尝试、开发出新式釉药,还将创意融入生活的概念,设计出圆滚讨喜的象形创意瓷器——耳环收藏家little,入选台湾莺歌陶瓷博物馆“2009陶瓷新品评鉴展”。
两位女儿的创意在孙忠杰的指导下,将现代设计与制造量产融为一体,将陶瓷艺品更往一般群众的生活延展出去,但如何传达出安达窑这份情感呢?在推广、营销的部分,则由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孙若屏一手包办产品DM设计与包装营销的部分。
她们3人相信,从营销、创意、品牌着手,用自己的方法带着这个老品牌突破,安达窑能代代相传,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