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戏图瓷瓶
陈国富瓷板画欣赏
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曾说:“青花画坯,圆琢器皆有之。一器动累什百画者,则画而不染;染者,则染而不画,所以一其手而不分其心也。”所讲内容是指在陶瓷绘制领域,一向有着分工协作的流程,尤其是官窑,分工更明确,一件瓷器的绘制,需经百人之手,很少有一件瓷器是经一人之手绘成的。这样的瓷器多是千器一面,看不出多少瓷绘者的艺术创造和个性美感。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琢器画坯代表性传承人陈繁国,不仅突破了这一定律,还以草书笔法入画,以大写意装饰、构思人物形态,使得笔下之花草鱼鸟个性生动,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天真童趣。
科班出身 铸就出众技艺
陈繁国在描述他创作的作品《年年有余》时说,虽然他的童年时光是在那段物资匮乏的年代,但它给予他的却是无限的欢乐。回想起孩提时的记忆,至今还能让他心生喜悦,并且给作品增添了不少灵感。这幅《年年有余》获得了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冬季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对于陈繁国来讲,这次国家级金奖的获得不仅实现了作为一个工艺人的梦想,而且也是对他多年执着于陶瓷艺术探索和创作的一份肯定。
回顾陈繁国多年的艺术道路,他告诉记者,他一直凭借“坚守”二字。15岁时陈繁国跟随父亲陈功金(景德镇第一批陶瓷设计大师)在古窑瓷厂开始学习青花绘制技法。从传统青花的勾线、分水技法,到国画中的勾、皴、点、擦技法,父亲的言传身教和自已对陶瓷艺术的酷爱,为陈繁国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功底。其间,叔父柳兰亭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更是经常对他加以教诲和指点,使他的陶艺技法更加丰富,创作视野也更加开阔。
多年来,陈繁国追求艺术的脚步从未停闲,在浙江工艺美术学院研修班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陈繁国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艺宝堂”,用以潜心钻研景德镇历代名窑,陈繁国通过对古陶瓷精湛技艺的传承借鉴,吸纳各家所长加以创新,逐渐形成了清新典雅、气韵生动的陶瓷艺术创作风格。他的作品料色酣畅、层次分明、构图简洁,笔法严谨,达到了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和执着的精神,陈繁国在困难重重的陶瓷美术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即是传承人 又是开拓者
陈繁国的陶瓷美术作品格调高雅、清新洒脱、情趣盎然,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客户喜爱,许多作品被国内外藏瓷爱好者高价购藏。2010年5月8日,由陈繁国一手筹备策划的景德镇昌南红画院正式成立。谈及画院成立的初衷,陈繁国说,就是为了发展和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通过把一批中青年陶瓷艺术家汇聚起来,相互交流,并将自己的陶瓷技法传授与徒,共同提高陶瓷创作水平及独具艺术,传承瓷的文明、瓷的精神,为景德镇红红火火的陶瓷文化作出他们这一代的担当。同时,更希望对陶瓷传统手工技艺加以保护和传承。
景德镇昌南红画院的成立,得到了许多业界知名人士的关注和肯定,王锡良为画院亲笔题名并欣然出任名誉院长,数十位颇具实力的中青年陶瓷艺术家鼎力加盟,在瓷都艺坛吹起一股清风新气。
从艺30余载,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陈繁国凭借对陶瓷艺术的执着和对陶瓷文化的坚守,在艺术之旅上不断探寻和发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既要做千年陶瓷文化的传承人,更应成为新时期陶瓷艺术创新的开拓者。为了这个目标,他愿穷尽一生,不断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