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天津、到上海、到苏州,每次打电话约采访,熊建军总在不同的城市。如今身兼景德镇市官窑研究所所长、景德镇熊窑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景德镇熊建军珐琅彩瓷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熊建军非常忙碌,经常奔走在不同的城市。
近日,我和熊建军约见在伯爵伦咖啡馆,眼前的熊建军,有太多值得炫耀的资本。44岁的他,有着儒雅的谈吐,惊人的魄力与毅力,还有相当帅气的外表;刚刚被誉为“中华珐琅彩第一人”,又再次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等机构指定为彩瓷器复制专家。熊建军用8年时间破译失传200余年的珐琅瓷秘方,荣获“当代十大名窑”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多项殊荣。
虽业绩不凡却不事张扬的熊建军,能取得这样的业绩与学术上的成就大约与其酷爱读书和刻苦专研有关。熊建军一派儒者之风,无论谈及公司的创业历程、发展战略、经营理念还是某个具体项目,都是娓娓道来。
山穷水尽疑无路
“中国现在优秀的企业家太多了,我离成功还有很大差距。我不想过多地谈论过去的艰辛,我认为一个人坚持信念的执着不能靠一时的小聪明。在遇到困难时,多数人是再选择而不是将原来的选择坚持到底,成功者与常人的差别并不是智商而是一种毅力。”熊建军短短的开场白浓缩了他20年的奋斗历程。他回忆说,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得出的结论是:传承、创新,坚持、坚守。唯有创新,才是企业成功的法宝。
1989年,正当改革春风吹遍中国大地,熊建军和爱人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们很想趁着改革的春风实现自己的梦想。聪明、倔强的熊建军和爱人一起,劈荆斩刺,风餐露宿……当时没有钱,他们找亲友借,没有路子,他们摸着石头过河……时年20岁的熊建军从未犹豫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尽管父母不赞成他做陶瓷,为此,他和父母进行过抗争,最终还是决定赤手空拳“下海”,做自己喜欢的陶瓷。熊建军痴迷于陶瓷,他总认为精美的古代陶瓷不应成为绝响,一定要用古代工艺再现它们。做仿古瓷力求乱真地进行复制和仿制,达到器型准,胎、釉、料相像。所有作品复造过程中熊建军严格“师从古法”,从制胎到烧窑完成,每件珐琅彩瓷器制作成功最少需要3个月时间,其间要经过多次研发和反复试制,多方面与清代官窑瓷器进行比对,最终达到高度统一。经过几年的努力,熊建军在圈内已经很有名气了。他也已完成了原始积累。
但恢复珐琅彩耗尽了他多年打拼的财力,即将濒临破产的熊建军差点就要坚持不下去,不是在精神上支持不住,而是几乎耗尽了所有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幸好得到妻子的支持,妻子变卖了所有的首饰来支持他的事业。
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说做高仿是“激流勇退”的话,那么和国家博物馆的合作,则让熊建军尝到了开辟战略新战场的甜头。他抓住人家未知而又迎合市场需求的模式去赢得先机、创造商机。熊建军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在善于发现机会,善于抢占先机。
十年前,国家博物馆的专家携带资料来到景德镇,邀请熊建军一同研究如何恢复珐琅彩工艺。此次,熊建军还是第一回接触到珐琅彩瓷的真品,让他兴奋起来。就是这个样瓶耗尽了熊建军8年的青春,无数个不眠之夜、额头悄悄爬上的皱纹……然而,清代珐琅彩瓷是御用珍品,这种工艺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珐琅彩瓷器从创烧到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致使民间艺人根本看不见珐琅彩瓷器成品,这种瓷器的烧制技术也就失传了。熊建军要复原性再造珐琅彩瓷工艺,非常艰难。珐琅彩的釉料配方已失传200多年,这是复制珐琅彩古瓷最大的挑战。“珐琅彩最难的就是彩料配比。”熊建军说,与其他器件不同的是,珐琅彩的彩绘颜料中含有硼或砷。砷是一种有毒物质,一次在高温炉中煅烧珐琅彩时,温度达到数百度之后,毒烟挥发出来,虽然当时在场的人都戴着口罩,但熊建军还是被毒得流鼻血。2006年6月,熊建军的柴窑终于点火。
烧了整整一天一夜,窑门打开时,熊建军却傻眼了:瓷器全部烧坏,一窑瓷器全部报废。
创业路上峰回路转
佛教有句话,叫做“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这句话就是说自己能够把握的部分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接着又烧了几窑废品,加上先前建柴窑投入的两百多万元,熊建军把自己这些年挣的钱全搭进去了。他开始有些犹豫,老天难道真不眷顾自己,他于是咬咬牙,决定借钱再烧一窑。如果这一次再不成功,就放弃了。终于,这次仿制没有失败。国家博物馆随后向熊建军定制了6种共300件珐琅彩瓷器高仿品,每件瓷器的市场价格都在万元以上,底部全部打上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落款和编号。
这次的成功,让熊建军认识到功夫终究不负有心人,汗水滴到田里总会长出谷子的。频临破产的公司终于峰回路转。熊建军在公司提出了“干出最好的产品质量就是最大的积德行善”的管理理念。教育他的员工要“积德行善”把瓷器做好。如果没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费资源。他把这一句心得归功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同佛教哲理产生的一种共鸣。
熊建军一直认为自己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与佛有缘,而做中华佛瓷也是对佛敬仰的一种福报。中华佛瓷开光于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中华佛瓷”让中国4000年陶瓷文化与“佛”结缘。价值千万的珐琅名瓷上,两岸四地佛教界会长亲笔祈福,熊建军终于体会到福报似海,财运如山。
把仿古瓷做成产业
成功后的熊建军在精神上有更高层次上追求,他不浮躁、不浮夸、不奢侈的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就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他是通过做企业来表达自己的一种心境,一种人生和一种人格。同时这也是学佛悟出的智慧。熊建军有个习惯,在每天早晨固定的时间静坐,饱尝“禅”味,他说这对捋清思路,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做出正确决策大有帮助。
从不陶醉于往日成功的熊建军明白,模仿是国内企业的一大特点。一个新的有效的赢利模式出现后,难免出现模仿者。熊建军的对策是,用规模和技术来建立竞争屏障。
因为佛教藏品吉祥富贵的美好寓意,一直就是国内外藏家争抢的热门。近年以来,佛教藏品更是备受追捧,屡创新高。通过自己的努力熊建军终于名利双收,他也成为景德镇仿古界的腕级人物。
目前,熊建军准备把仿古瓷器做成一个产业。他用8年时间,终于破解了皇家瓷器的烧制密码,复活了一项失传200多年的古老技艺,他觉得这8年的辛苦和煎熬,还是值。他说:“日用陶瓷要做大做强,而仿古瓷既要做大,还要做精。挣百万元以上是自己的,挣千万元以上就是企业的,挣亿元以上不管你承认与否,实质就是社会的。财富的价值:为生活享受奔波,那是挣钱;为社会利益奋斗,才叫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