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今年的产值可超1.5亿元!”广西南山瓷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龚镇飞对今年的生产形势充满信心是有底气的,1~5月产值已超5000万元。即使在整个陶瓷行业不景气的2012年,该企业也取得了产值、销售额、上交税金和人均产值同步增长。
寒冬里也能有暖春
人员减少了,产量降低了,产值却增长了近1500万元!该公司去年呈现出这样一种新状态,2012年实现产值1.46亿元,同比增加1300万元;销售额1.3亿元,同比增加2200万元;上交税金1070万元,同比增加460万元,增长75%;人均产值13.18万元,同比增加2.2万元,增长20%。同时,该公司的总资产也增长了近20%。
“新产品的产值占全年产值的10%以上并成为公司盈利的新亮点。”龚镇飞告诉记者,公司根据市场的产品结构变化在6月果断停产高白瓷,推出釉中彩和薪火烧两种新产品,产值达2031万元。
狭路相逢“智”者胜
细腻的光泽、仿古的设计,凸显出与众不同的特质,“古青文艺瓷凸显了中国瓷器的特点,仅次于骨瓷,但更有中国味。”董事长龚增森手上拿着的瓷碗呈淡青色,上面有三字经文,显得古香古色。他说古青文艺瓷很受市场青睐,已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占总量的半壁江山。
“从原料的榨泥、练泥到成型的铡泥都将实现自动化,市场倒逼企业更快地成长。”副总经理封永奇带着记者到车间参加时说道,其实原来的两条生产线都可以正常使用,但为了生产出更好、更新的产品,忍痛在2008年上马新的生产线。
效果是超乎想象的。自动化生产线引领陶瓷生产走向工业化、自动化。“工人数量减少了,原来要120人干活,现在30个就可以了。”封永奇说。原来运煤、搬泥等工序需要不少工人,如今全都自动化了。“产品的价值提高了。”龚镇飞说。原来的生产线只能达到700多度的高温,如今可达到1200度的高温,公司得以生产更高端的产品,销售价格也提高了30%-40%。用人越来越少,产值越来越高。该公司2008年的产量为6000万件、产值近8000万元;2012年产量为1.1亿件、产值1.46亿元。但2008年时有职工1400人,2012年为1250人,今年则是1100人。
商海变幻“我”主浮沉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与其他陶瓷企业不同的是,该公司将立足点放在国内市场,“一是稳定,二是范围大需求旺盛。”龚增森分析道,国内市场更适合陶瓷企业,既有市场广阔的先天优势,同时也可以避免国外市场萎缩的问题,另外还避开了汇率市场动荡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在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龚镇飞说,日用陶瓷业的市场竞争已经呈现白热化的状态,但市场的冰点还未真正到来,还有可能更加严酷。公司也将探索构建自己的分销或是贸易公司,采取设立形象品牌店推销产品的模式来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竞争力。
推行多种参股、控股的经营模式也是公司高层的一致共识。“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充实经营资金,成为一种风险分担、责任加强、利益共享的合作共赢战略。”龚镇飞说,“公司将探索在原材料的加工、开发或是开采方面寻求与相关产业的合作,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资与技术合作的模式来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