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天青”写人生
——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汝瓷大师孟玉松
孟玉松和她的传承人李晓涓在研究汝窑古瓷片。
12月13日,在河南省汝州市举行的“汝窑传承发展文化谈暨孟玉松从艺40周年作品研讨会系列活动”开幕式上,汝瓷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孟玉松,获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奖牌和奖杯。之后,还举行了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组拍摄专题片《汝瓷大师孟玉松》的开机仪式等活动。这是对她从事汝瓷艺术40年所取得卓著成就的褒奖和肯定。
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5大名瓷之首,是当时的宫廷用瓷。它追求“天工与清新”、“落尽豪华见真淳”的境界,其风格古雅朴拙,浑然天成。尤其汝窑天青釉瓷器,更是自古传为极品,被人视如拱璧。然而,随着金兵入侵,汝瓷窑空烟冷。一代名瓷存世仅40年光景。宋后历代虽仿烧不绝,但均未成功。
1956年,周恩来总理指出:“要恢复和发展汝瓷生产”。于是,恢复汝瓷,让瑰宝重见天日,成了一代瓷人追寻的梦想。而孟玉松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时,年仅16岁的孟玉松进入临汝县(现汝州市)钢铁厂化验室工作,后到郑州大学化学系学习硅酸盐定量分析,掌握了日后从事汝瓷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1973年,她被调入临汝县第一瓷器厂,开始对那“一抹天青”的追寻。
孟玉松和厂里的师傅走遍了汝州所有窑址,选捡古瓷碎片,研末进行化验分析,经过上千次的实验,终于掌握了汝瓷的配方。1978年,汝瓷豆绿釉研究成功。1984年,汝瓷天蓝釉面世。专家认为:天蓝釉研制成功,使汝官瓷的恢复有了希望。
孟玉松1983年底接受国家恢复汝瓷天青釉项目,并担任攻关组组长。当时她压力巨大:一是要完成周总理的嘱托;二是汝官窑传世品极少,根本没有见过;三是天青釉烧制技术失传800余年,历朝历代无人仿制成功。但身材瘦小的她,凭着对汝瓷的热爱和完成周总理嘱托的使命感,知难而进,多次进京请教专家。被她的执着所感动,专家破天荒两度打开故宫博物院珍宝馆,让她观看并抚摸宋代汝官瓷绝世珍品——天青釉弦纹尊。凭着眼看和手摸,她牢牢记住了那“一抹天青”的釉色特征。回到厂里后,将泥料、釉料用不同配方反复试验,经过4年多的艰苦努力和上千次的烧制,断代800余年的那“一抹天青”,终于重现世间,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大空白。
1988年,孟玉松出席了第6次全国妇女大会,受到邓颖超的亲切接见。在西花厅,她送给邓妈妈一件汝官瓷《八卦鼎》。82岁高龄的邓颖超饶有兴味地观赏着汝瓷,赞赏地看着孟玉松说:你是我们妇女同志的骄傲。
1997年,孟玉松退休后创办了汝州市玉松古瓷厂,专心从事创作,推出了《孔雀洗》等一批创新之作。2011年,在她的指导和帮助下,其传承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李晓涓,成功研发出《中国青·玉涓》系列产品,将汝瓷釉色发展到极致。
1973年到2013年,孟玉松在她40年的陶瓷艺术生涯中,创作出大量的汝瓷艺术精品,获得的奖项不计其数,其中有多件获得国家金奖和国际大奖,部分作品被国外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收藏。
概括孟玉松40年陶瓷艺术生涯,用她自己的一句话最为贴切:我一生用40年研究恢复汝瓷,汝瓷也塑造了我美丽的人生。
作者: 记者张昆平 | 来源: 农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