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树平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华陶瓷大师联盟常务理事,南昌瓷板画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艺术总监。
2013年12月20日,彭树平的巨幅瓷板画《豫章风情》烧制完成。这幅长3米、宽1.7米的大型瓷板画,以艺术家深厚的绘画功夫,描绘出20世纪初的南昌民俗大场景,被誉为当代南昌的“清明上河图”。
《豫章风情》全貌
《豫章风情》局部:南昌人的早晨,炸油条拉二胡。
《豫章风情》局部:绳金塔地标与南昌民俗生活融合。
《豫章风情》局部:捏糖人。
历时一年完成惊艳巨作
彭树平难抑喜悦。他说,在绘制这幅巨大的作品时,完全有一种入境入戏的感觉和冲动。因为儿时的他和其他孩子们一样贪玩,打陀螺、推铁环、叠飞机、跳房子、滚弹珠……贫民陋巷,市井百态,深深入心,由此悄然无息地融汇到笔下,浑然天成地展现。这样的场景能出现在巨幅瓷板画《豫章风情》中,显得入情入理,高于现实。
早在去年底,彭树平就在构思设计这幅南昌的“清明上河图”,前后历时一年,如其所愿,长3米、宽1.7米,几乎包罗了20世纪初的南昌民俗《豫章风情》,成为他年终的“述职报告”,也被好友誉为南昌的“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对宋代历史的解码。而彭树平的《豫章风情》,童年记忆只是表象,记录和再现南昌历史才是责任。“它并不是把各种场景叠加,而是南昌的摩斯密码,通过《豫章风情》让下一代人去解码老南昌。”彭树平表示,《豫章风情》只是开始,有可能,他会制作成系列。
巨幅背后有60余幅画稿
细看这幅瓷上长卷,尽管涉及的内容多达68个人物、18个场景,但每一个小节都值得玩味,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如卖古玩的场景中,虽然只有三五个人,彭树平却对每个人物都作了精心安排。一位老人正在仔细地欣赏一件古玩,小贩则面露喜色上前推介。还有两个人站在旁边悄悄耳语,极具现实感。
彭树平造型能力扎实,但他坦言,创作《豫章风情》时为追求细节,仅构图的小稿就修改了9次,各种小稿画了60余幅。在瓷板上才显得绘画语言丰富,淡雅却又充满想象空间。
了解江南民俗的一扇窗
彭树平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善于从不同领域去汲取艺术的灵感。他熟读古今文学经典,善于将美术与文学融为一体,用绘画去传达情性,用简约的形象、简率的笔趣去表达深沉、博大的意境。
坦率地说,彭树平笔下的人物,很难找出几个画得很“像”的人物来。若以一般人的眼光来审视他的画作,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艺术画作肯定是要被埋没的。东方艺术讲究道与艺为一体,讲究物我同一,情景交融,通过笔墨追求含道映物,达到以形写神的艺术境界。彭树平正是这样在行进。
文/图 实习生邹佳俊 熊玉涛 记者陈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