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怀丹
2007年以来,潮州日用陶瓷器皿中逐渐盛行一种新的装饰工艺——电镀花纸。电镀花纸是由纸基和隔离剂(瓷粉)或色料构成的花纸。人们利用它纸面上所设定的图案贴于瓷器皿表面进行烤花和电镀。电镀最常采用的颜色有钛金和钛银。其装饰面平滑、光亮、金属感强,从而取代了传统常用的价格昂贵的黄金和铂金,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深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在日常检验监管中,笔者却发现不少生产者对电镀花纸中是否存在铅、镉元素有着片面的认识,常听到用电镀花纸不含铅、镉的说法,这是错误的理解。
电镀花纸工艺一般可分为两类:单式隔离和多式隔离。
1.单式隔离。在瓷面上贴上电镀花纸,贴于瓷面的花纸上只包含需电镀和不需电镀两部位,不需电镀部位的花样由隔离剂覆盖住,通过约800℃的烤花之后,纸基化为灰烬而消失,隔离剂暂附着于瓷面。进而在高真空的环境中充入氮气,利用物理反应,将钛电离成钛离子,将氮电离成氮离子,正负离子反应形成氮化钛,附着在陶瓷器需电镀部位表面形成花样膜层。因为氮化钛是一种黄金色的化合物,所以俗称钛金;而钛银是在高真空环境中充入氩气,利用物理反应将钛变成正离子,附着于陶瓷器需电镀部位的表面,形成钛银膜层。随后将附着隔离剂部分瓷面用清水洗去,全流程没有产生铅、镉元素。因此,人们容易片面地认为钛电镀陶瓷器皿中不含铅、镉。
2.多式隔离。是在花纸上把印有各种颜色图案的部位及其他不需电镀的部位都用隔离剂覆盖住,通过约800℃的烤花之后再进行电镀,当隔离剂被清洗后,显露出斑斓的色彩,不仅具有单色隔离的效果,也可以有亚光银、亚光金以及贴花花纸所能具有的各种颜色,是电镀和类似传统瓷花纸的合成体。其中带色料的电镀花纸是存在铅和镉的元素,它所构成的颜料及烤花工艺直接关系到铅、镉含量的高低,而且带色料的纸面上覆盖着隔离剂,更影响烤花过程中铅、镉的挥发,这样器皿中存在铅、镉就不可避免了。
由于钛金属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极佳的生物相容性,不与人体组织起任何反应,被广泛用于医疗上,多作为骨骼植入人体,甚至应用于牙齿的治疗,一般没有毒性。为此,这里重点针对电镀花纸的使用中存在对人体有害的铅和镉元素进行深入分析,笔者用同一质量的瓷碟(扁平器皿),在同一生产环境下采用单式隔离和多式隔离工艺制作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测。从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对电镀花纸不能一概而论,多式隔离花纸必须严格按釉上贴花花纸的颜料采用和烤花工艺相同的工艺进行严格控制。切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会出现严重的铅、镉超标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并对人体造成危害。
(本栏责任编辑 李 健)
《中国检验检疫》2013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