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首页  | 经营管理 | 营销专题 | 人际沟通 | 创业天地 | 网商 | 职场生涯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营销管理>>经营管理>>|
八大管理理念让企业步入歧途

发布:2014-1-26 10:40:28  来源: 牛津管理评论 [字体: ]
当我们大步跨入知识经济时代时,许多人所传授、大家也奉行不渝的管理理论,其实背后的假设已经完全过时了。 任何一个资深的主管都知道,很少政策能维持20到30年的。同样地,大多数关于经济、企业经营或科技的假设,也不可能维持这么久。但是,我们对于企业经营、科技和组织的假设,大都已经有超过五十年的历史了。 由此看来,我们所鼓吹、传授和执行的政策,愈来愈和现实脱节,可能产生反效果。有哪些错误的假设正导引管理步入歧途? 一、只有一种组织形式是正确的。 法国的企业家法佑(Heni Fayol)在十九世纪末,就主张有一种正确的组织,是适用于每一家制造业的。这种组织按照不同的功能,例如工程、制造、销售、财务和人事等,分成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都由他们上面的那位最高主管来分别管辖和整合。 这只是七种关于组织的错误假设之一。这七种假设是: 只有一种正确的方法来组织一个企业。 管理的原则只能应用在营利事业组织。 只有一种正确的方式来管理人。在以前,中央集权式管理是唯一正确的方式。现在,大家认为团队才是唯一理想的方式。 每一种产业的技术、市场和最终消费者都是固定的,不会互相重叠。 管理所能应用的范围只限于组织的资产和员工。 管理的工作是“经营企业”,而不是注意企业外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说,管理注意的是内部的事,不是外界的事。 国家的疆界限定了企业和管理的发展。 一直到1980年代初期,以上的假设,除了第一条之外,都还蛮接近现实状况,还可以发挥功用。可是现在它们都已经过时了。在这个快速变动的时代,如果不能拋弃这些错误的假设,会使你的企业失败、个人事业停顿不前。 今天我们认为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其实这是晚近才有的想法。在1930年以前,人们认为企业管理只是一般管理的一部份。 二、管理的原则历史上,管理第一次有系统地应用,不是在企业里,而是于1910年被路特(ElihuRoot)用于美国陆军的重组。 管理和企业管理划上等号,是从30年代的经济大恐慌开始,由于那时人们对企业和企业主管产生敌意和蔑视,公共部门为了划清和企业的界限,开始把他们的管理称为公共行政。 直到今天,大家仍然认为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但实际上,我们应大声提出,管理不只是企业管理。为什么把企业和非营利事业之间虚假的界限打破,是如此重要?因为在二十一世纪,已开发国家中成长最快的部门将不再是企业。事实上,在二十世纪,许多已开发国家带动成长的部门已经不是企业了。 三、只有一种正确的组织? 二十世纪中,已开发国家中成长最快的是非营利事业组织?包括政府、专业团体、医疗照顾和教育机构等组织。在二十一世纪,这个趋势会更剧烈增加。所以在社会中,企业之外的其它部门,是最需要管理的。有系统的管理,会对社会产生最快、最大的效果。只要看看世界现在面临的种种难题,贫穷、医疗保健、教育、国际冲突等,就可清楚看出从管理找出解决之道的重要。 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大家都认为按功能划分的中央极权组织是唯一正确的组织,连军队的组织也不例外。但一次大战让大家看到,当组织变成庞然大物时,中央极权的方式根本无法运作。于是一次大战后,地方分权就变成唯一正确的组织了。但是到了今天,大家又认为团队才是正确的。 事实上,每一种组织方式都有优缺点。所谓正确的组织方式,并不是绝对的,应视情况而不同。 例如,当一艘船要沉了时,有清楚的阶级组织和权威的最高当局来迅速下达命令,是绝对必要的。但有时候,团队才是正确的组织。其实早在50年代,瑞士和美国的制药业早就开始运用团队了。他们把医疗研究、制造生产、财务、专利和行销的专才放在一起,组成新处方药开发小组。直到新药被市场接受,小组才解散。而同时,把处方药转成成药,却仍用传统的功能性组织来开发。 所以,企业里可能同时存在好几种不同的组织结构。未来的领导人的工具箱里必须有好几种组织架构,针对不同任务,选用正确的工具。 四、只有一种正确的方式来管理人? 麦葛雷格(DouglasMcGregor)在1960年出版的《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指出,只有两种方法来管理人?X理论和Y理论,管理者必须二选一。所谓X理论是指人们本性不喜欢工作,所以必须给予强迫和控制。Y理论则认为人们真心喜欢工作,只要给予适当的激励即可。麦葛雷格认为只有Y理论是正确的。我随后也提出和麦葛雷格相同的主张。 几年以后,马斯洛(AbrahamH.Maslow)的理论证明我和麦葛雷格都大错特错了。他用有力的例子证明不同的人必须用不同的方式管理。 但直到今天,还是有许多人深信管理人的方法只有一种。这种看法是建立在对于人和组织的一些假设上。其中一项假设是,组织里的人员都是全职工作,而且会在此终老一生。另一个假设是,组织里的人员都是扮演主管属下的角色,只会做被指派的任务。 现在看来,组织里非全职工作的人已经愈来愈多。无论是清洁工,或是计算机程序设计,外包的情况日益增多。大型车厂逐渐采用零件厂商供应的零件,使得大车厂日益依赖外面的人力。计算机业也是如此。 即使是全职的员工,扮演属下角色的也愈来愈少了?即使在基层的工作。知识工作者愈来愈多,他们不能被当做属下,他们应该被当做伙伴。员工有资深或资浅的不同,但却没有上司与属下之分。 这种改变意味着,即使是全职的员工,也必须当作义工来对待。在这方面,企业可以向救世军组织或天主教教会学到许多。 能激励员工(特别是知识工作者)的,也就是能激励义工的。义工因为不支薪,必须比企业员工更能从工作中得到满足。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挑战。他们必须了解并相信组织的使命,他们也需要持续的训练,并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五、产业技术是不会重叠的? 工业革命初期,一般认为,各个产业的科技都是独特的,像纺织业、煤矿业等在十八世纪末、19世纪初发展的科技,彼此都没有关连。 AT&T于20年代成立的贝尔实验室,可说是几百年以来最成功的的实验室。直到60年代,所有电话工业相关的技术都诞生于此。但由于只专注于产业内的竞争,贝尔实验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贝尔实验室最伟大的发明是晶体管,可是晶体管主要的应用是在电话系统之外。贝尔实验室的主管对电话产业之外的世界没有兴趣,结果把这个伟大的发明以两万五千美元卖给每一个上门的顾客。新力、英特尔、康柏后来靠着晶体管的技术,发展成今天的大企业,都要感谢贝尔实验室短视的决定。 贝尔实验室没有看到世界已经改变了,各种产业科技之间的墙,已经倒下。今天对企业冲击最大的科技,往往来自其它产业。 过去的企业,在自己的产业内和其它企业竞争。今天的态势已变,成为产业与产业在竞争。钢铁业不只和铝业竞争,还和石化业生产的塑料产品竞争。计算机最先是工程工具,然后被用做资料储存,现在已是通讯业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这种改变,对企业的意义是:非顾客和顾客一样重要,而且说不定更重要,因为非顾客就是潜力顾客。很少有哪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三成,换句话说,非顾客至少占了七成,是潜力庞大的市场。但是很少企业了解非顾客,更少企业知道为什么他们不是自已的顾客。然而,所有产业的大变动,都来自非顾客。 经验显示,供货商重视的,顾客未必重视。因此,供货商一厢情愿制造的东西,顾客一定不会买。这个道理,对企业、大学、医院,都适用。 要了解市场,必须先了解顾客如何运用闲钱。1950年代,电视刚问世时,日本电器大厂的高级主管到纽约演讲,宣称:日本要有电视,还要等很久很久,因为日本人没有闲钱买电视。两年后,日本家庭的电视普及率,几乎和美国一样高。 五年后,每个日本家庭,都有电视,不论贫富。有没有闲钱,根本不影响日本人买电视。他们尽量把可用的闲钱拿来买电视,因为过去几百年来,日本人与世隔绝,电视让他们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对他们而言,电视,不只是个商品,而是种生活型态。 这个经验告诉我们,科技或产品用途都不是经营策略的基石,顾客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六、管理范围只限在组织内? 传统的观念相信,管理,不管是企业、医院、大学,或慈善机构,都是在管这个法人机构。过去的管理概念,谈的是命令与控制,都是由法律规范的。企业主管、教会主教、医院行政主管,他们的命令控制权,都只能在自己的机构之内,出了这个机构,就无法可管。通用汽车的董事长,可以要求通用的员工做什么,但对外面的人,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大约一百年前,企业开始发现,经营管理,不能只限于公司内部。要用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效益,必须管到公司以外,扩及整个价值链。日本人即以「卫星工厂体系」著称?上下游产业紧密合作,共同企划、开发产品,控制成本。依法,丰田汽车的供货商不必听命于丰田汽车,但实务上,双方管理阶层密切合作,研发新产品,控制成本。 管理的范畴,必须重新界定,必须包括整个流程;对企业而言,就是必须包括整个经济流程。 七、管理不能跨越国界? 传统的管理观念认为,国界是企业运作的范畴。跨国公司其实不是新概念,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有跨国的生产及金融服务。但这些旧型的跨国企业,虽然跨出本国国界,也还是限于在其它国家的国境内进行生产活动。换句话说,它只不过是在另一个国家,拥有一家公司。 但是,愈来愈多的企业,是依营运来组合,而不是依地理区域来组合。各个营运项目?研发、设计、工程、测试、生产、行销,都是跨国性的组合。像汽车业,引擎、车身、电子设备,可能都在不同国家生产。不只企业国际化,车子本身都国际化了。 这个趋势,带来严重的问题?跨国企业的国籍是什么?对大学而言,这个问题也愈来愈严重。许多大学,特别是美国的大学,都加强和欧洲或亚洲的伙伴关系,或者在这些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同样的,欧洲、亚洲的大学,也到美国设分支机构,或与美国进行各种合作计划。 这种趋势,带来新的管理议题:各个单位间的关系该是如何?又该如何合作?各自的管辖权如何划定?谁来处理彼此的冲突?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决定性的答案。唯一确定的是:政治界限,再也无法规范管理的范畴。 八、管理不管外界的事? 过去许多管理上的假设,是建立在一个更大的假设之上:经营的范围,仅限于企业之内,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管理企业。从这种假设出发,硬生生地把管理者和创业家分成两类,把管理和创新划分成两种不同的功能。这种区分毫无意义可言,因为不创新,没有创业家精神,企业就无法长存。 每一种机构,都要在每天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建立四种创新的机制。首先,要有系统地拋弃过时的产品、服务、制程、市场、行销管道等,以使资源能做最有效的配置。 其次,组织必须有系统、持续地改善。 第三,组织必须把过去的成功经验,有系统、持续地加以发掘和利用。必须在既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不同的未来。 最后,组织必须有系统的创新,也就是拋弃、取代今天最成功的产品,创造全新的未来。 我再强调一次,这四个创新机制,不只是可行,更是企业存活的必要条件。 要创新,必须要不断有外界信息流入。但过去用来引进外界信息的工具,由于管理者的内视,有时甚至被用来扭曲外界信息,以迎合企业的目的。 信息科技的崛起,更加深经营管理的内视倾向。七百年前发明的会计系统,目的是在记录、表达内部信息,根本与外界信息无关。基于这样的系统而发展出的信息科技,只不过被用来制造更多不需要的内部信息。经营管理不需要更多内在的信息,它需要的是掌握外界的变动。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知道如何系统性地获取有意义的外界信息。这是未来三十年信息科技最大的挑战。 要建立外部导向的管理,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活用资源来达成目的。京都陶瓷(Kyocera),引领世界无机材料创新的日本公司,追求的是创新领导。它最大的竞争者,德国的Metallgesellschaft,追求的是市场占有率。二者的目标都很合理,但因此形成的策略就截然不同。 这个道理,不只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大学、教会、慈善团体以及政府。 我提出许多问题,但尽量避免提供答案。我只想透过这些问题指出︰现代社会、经济以及社区,重要的不是科技,不是信息,不是生产力。现代社会的中心,是有完善管理的各种机构。透过这些机构,社会完成它想做的事情。而经营管理,是工具,是功能,是方法,使机构能够完成任务。 简而言之,各种机构不只是存在于社会之中,被动地反应社会的变化。机构的存在,是要完成社会的任务。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类热点  
营销专题  
创业天地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