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全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要根据产业集聚区不同特点实行差别政策,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提高产业新兴化程度,努力实现发展方式从“点式扩张”向“链式扩张”的转变,同时注重完善产业功能要素和城市要素。——全国人大代表、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林青
没有一两陶瓷原料,没有一个懂技术的工人,没有一家陶瓷企业,几年间,安阳内黄县从一个年财政收入不到1亿的“三无”县,变身成为陶瓷产品远销东三省、财政收入5个多亿的“中原瓷都”。
这一变化,被全国人大代表,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林青归功于集聚效应的“魔力”。
为摘“穷”帽“枣乡”引进陶瓷企业
安阳内黄县地处黄河故道,一直以“枣乡”而为人所熟知。五六年前,如果有人说这里将变成“瓷都”,怕是要惹来嘲笑。因为这里既缺少石英、石灰石等制陶原料,也没有生产制作陶瓷制品的历史。马林青将其总结为:没有一两陶瓷原料,没有一个懂技术的工人,没有一家陶瓷企业的“三无”县。
这么一个跟制瓷业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怎么就想到要办陶瓷企业呢?
当时内黄县的领导意识到,只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才能摘掉贫穷的帽子。经过努力,内黄县第一批引来了佛山、福建、山东三家陶瓷企业,各上了一条生产线,每条投资都在亿元以上,为“中原瓷都”奠定了基础。
“三无”县靠什么成为“中原瓷都”
“靠的是锲而不舍的招商引资精神,靠的是加大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韧劲,靠的是河南人朴实诚恳的性格。”
马林青说,除了平常土地、厂房、政策、手续等方面的周到服务外,内黄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在重要节假日都要去陶瓷企业拜访,了解企业面临哪些困难。
“大年三十、初一,准能看到县领导到企业老板家里拜年,像一家人一样拉家常。”马林青说,以情招商,通过三五个企业的介绍,再以商招商,通过陶瓷企业的引进入驻形成集群效应,给内黄县带来了大批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潜力,陶瓷工人越来越多,陶瓷技术越来越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落户内黄县,安阳向省委、省政府申报了陶瓷产业园区,后来成为内黄产业集聚区南部以陶瓷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功能区,陶瓷产品不仅覆盖了晋、冀、鲁、豫四省,甚至已经辐射到辽、吉、黑三省,“中原瓷都”已见雏形。
产业集聚让安阳化工“脱胎换骨”
“中原瓷都”的变化仅仅是安阳众多产业集群集聚效应的一个缩影。
马林青介绍,到去年年底,安阳市产业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1.5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和单位12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20亿元,初步形成了林州市装备制造、安阳县冶金建材、内黄县新型陶瓷、汤阴县食品医药、殷都区钢铁精深加工、高新区电子信息与新能源等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安阳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
“安阳号称豫北工业重镇,有七大主导支柱产业,产业集聚区下一步将在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转型发展上做文章。”马林青说,比如安阳县重组了4大煤化工集团,成立了河南中安煤化集团,拉长煤化工产业链,从二甲醚、甲醛等煤化工产品,拉长到了纺织纤维领域,“这都是产业集聚效应带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