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们看到过太多来自欧美的咨询顾问给中国企业实施ERP,也看到过不少日本专家在中国指导信息化。今天,我们看到一位土生土长的苏州人—维苏威高级陶瓷亚太区信息化应用负责人黄峥嵘,他生在苏州,长在苏州,读书在苏州,工作也在苏州。就是这样一个地道的苏州人,常年带着苏州的工程师,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亚太国家和地区跨国实施ERP项目。因为常年出差的缘故,十年时间里,黄峥嵘用完了两本护照的签证页,现在已经更换了第三本。
维苏威高级陶瓷是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英国陶瓷企业。在亚太地区有三十几家分公司。黄峥嵘负责维苏威整个亚太区的信息化应用。因此,他要带着实施顾问在亚洲很多地方实施ERP项目。黄峥嵘带领团队跨国实施ERP项目,不仅代表了维苏威中国公司IT部门有经验和实力管理整个亚太区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日本、韩国这样的信息化先进国家。同时,也代表了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已经达到了亚洲国家的先进水准,不再是一个亦步亦趋的跟随者和学习者。
维苏威高级陶瓷亚太区信息化应用负责人 黄峥嵘
跨国公司的信息化
有不少跨国企业将亚太区总部设在日本、新加坡,也有不少跨国企业将亚太总部设在中国的北京、上海、香港,但是维苏威则把亚太区总部设在了苏州。
1997年维苏威在苏州建了第一个生产厂,今天维苏威在中国已经有13个厂,亚太区已经达到三十多个厂的规模。IT技术工程师也从1997年~2002年的一个人,增加到亚太区有31位工程师。
2002年之前,维苏威中国区的信息化很多事情都需要总部支持。现在维苏威在技术上已经不再依靠总部,而且还能走出去支持亚洲所有厂,甚至还可以帮助欧洲承担一些全球的任务。
维苏威中国公司的信息化从1997年建厂第一天就已经开始了。那个时候中国的大部分企业还在使用会计电算化和进销存库存管理,维苏威公司就跟英国总部一样,开始使用ERP了。
即便维苏威中国的信息化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但在黄峥嵘看来,维苏威这十几年的信息化只需归结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建立标准化体系。大到基础构架方面的服务器、网络标准化,应用方面的ERP标准化,小到邮件签名、全球送货单标准化,标准化无处不在。第二个阶段是执行标准化。一旦标准化体系定立,全球130个公司就要执行。
“我在维苏威工作10年,这十年是一直在和非标准化斗争的十年。”黄峥嵘说,“基础构架这一层的标准化已经做得很好了。交换机、服务器虚拟化、网络、Dell电脑、APC电源,都已经在大部分厂达成。而在应用软件的层面,要做到标准化并不容易。首先,将各个国家分公司采用的应用软件替换成标准的ERP软件,需要的实施周期长(通常是9个月)、难度大,不像硬件的替换比较容易做到;另外,陆续的全球化收购竞争对手,也让全球体系中不断增加非标准ERP的成分。通过标准化ERP的替换,维苏威的非标准ERP系统曾经一度减少到20个,但在2008年收购了一家大型竞争对手之后这个数字又增加到26个。目前,维苏威全球共有四个标准ERP系统(SAP Business One、SAP All-In-One、JDE、Syspro,根据不同厂的生产规模、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系统),有全球统一的商务智能系统,标准化实施至今仍在努力当中,还只有27%的产品销售是从标准ERP中走的。”
2012年3月,维苏威总部到日本进行ERP项目验收(前排右一为黄峥嵘)
ERP标准化的执行
2002年,黄峥嵘从苏州大学毕业就踏进了维苏威的苏州厂,当时公司只有一个人负责信息化,黄峥嵘的加入,让IT人员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增加到了2个人。从那时起,维苏威的IT技术队伍开始不断壮大。
2008年,维苏威在全球推行ERP的标准化。那一年黄峥嵘也从一名普通的IT工程师晋升到管理岗位,负责亚太区信息化当中的应用系统部分,他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把亚洲所有厂的ERP都换成标准ERP。
这项工作推进的阻力相当大。在不同的国家跨国实施ERP,面临的来自不同文化、不同管理、不同思维方式的冲突是可想而知的。
来自不同文化的冲突的典型例子是在日本。在英国总部带领下开发的新版本 ERP——Halo是英文界面的。在其他国家实施英文界面的ERP都没有遇到太大阻力,很多国家的员工都认为:既然自己是在一家英国企业工作,自己的英文不好就应该主动学习,去适应英文界面的ERP。但是在日本,就遇到了阻力。
黄峥嵘在带领团队为日本公司实施ERP的时候,日本厂不接受英文界面的ERP。日本人的英语不好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日本人的民族自豪感很强,他们主观上抵触英文界面。和日本管理层沟通这个问题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最终通过不断的开导以及和管理层沟通,日本厂才妥协,接受了英文界面这个事实。
来自不同管理方式产生冲突的典型例子是在韩国。2008年,维苏威收购了一家韩国厂。在给这个厂实施标准化ERP的时候也遇到了阻力。举例来说,韩国厂的成本计算方式是计算实际成本,即实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