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鼓座
鼓是我国传统打击乐器,按古代八音分类法,属革类乐器,其鼓框主体用陶、木等材质,而敲击发声的部位用动物皮革制成,敲击时具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昂雄壮、传播甚远,因而在古代祭祀、征战、狩猎等大型活动中广泛应用。
鼓座即鼓的底座,是鼓的附属构件。鸿山遗址共发现了5件陶瓷鼓座,特大型墓邱承墩出土4件,均为青瓷质地,万家坟出土的1件鼓座则为硬陶制作。陶瓷鼓座均呈覆钵状,中有放置木杆的管状插孔。其中硬陶鼓座的器形和装饰最富创意、极为独特(图1),其插孔上下饰刻划水波纹,座身内侧有四个半圆形镂孔,座身外侧则以数道弦纹分隔,内饰戳印的“S”形纹、戳点纹和人字纹,座的上部堆塑六条满饰鳞纹的蛇,两蛇横卧,另外四蛇两条一组,蛇身相交,作弯曲游动状,颈部向上高高昂起,两两相对,呈现出一付昂扬奋发、勇往直前的精神态势。
鼓座在春秋战国时期楚系墓葬中也有实物发现,材质有木和青铜两种。一是湖北江陵楚墓中出土的虎座鸟架鼓,其以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的卧虎为底座,虎形鼓座为木制髹漆。一是湖北随县曾候乙墓中出土的一面建鼓,其鼓框为木制,两面蒙皮,一根木柱垂直贯穿鼓身中间,固定于一个青铜盘龙鼓座上。因此,鸿山遗址出土鼓座的材质和器形都是新发现的类型,为春秋战国时期鼓的形制研究增添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岁月流逝,木、革易朽,但我们由奇特精致的陶瓷鼓座依可想见在两千多年前的吴越大地上诸侯争霸、逐鹿沙场、战鼓声声、兵戎相见的宏大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