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亂世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手裡的閑錢多了,“收藏”一詞正以鋪天蓋地之勢席卷全國,但是仿制造假問題也隨之而來,尤其是古玩四大重點門類的瓷器,仿制造假問題更是讓頗多收藏愛好者談之色變。“瓷器水深”成了行裡的共識,不但在於真假難辨,而且同樣是真品的瓷器,也有好壞優劣之分。藏友們一旦打眼,損失慘重。近日在“2014北京大柵欄琉璃廠收藏講座鑒寶活動”中,中國文物網採訪了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文博副研究員、著名瓷器鑒定專家李宗揚教授,請他為我們談一談瓷器鑒定那些事兒。
“實際上這個瓷器鑒定非常容易,它不是件難事,有什麼難的?隻要你真正學到位就不難。”談起瓷器的真偽辨別,李宗揚直言收藏愛好者有三大誤區。
第一,輕易相信故事,對講故事痴迷而且深信不疑。“這樣的人我見的太多了,在外地鑒定時,有的老板花了幾千萬,甚至上億買的東西都是假的,沒有一件老。哪怕有一件民國的也可以,可惜一件也沒有。”李宗揚為這些人惋惜,“這些人都不注重學習,就好聽故事。故事裡講的這件瓷器祖傳多少代、爺爺在宮裡當官,更有甚者說爺爺的爺爺就在宮裡當太監,偷出來的能假得了嗎?這些故事都不能讓人相信。”
第二,輕易相信不正規的參考書。不要為了省事、省錢而拒絕對鑒賞知識的學習,或者即使讀書,也隨便選擇非正規、非專業的書籍來閱讀。這是很危險的。有些書籍是“抄來的書籍”,有些寫書的人根本不懂瓷器鑒賞,所寫的知識就有所偏頗,依此所謂的理論來學習,不但達不到辨別瓷器年代及真偽的目的,而且結果隻能“越走越走偏”,以至往往把真品當贗品,把贗品當真品。
第三,將電視節目當做正規培訓課程來學。現在全民收藏熱,也催生出許多收藏鑒寶類電視節目,對此李宗揚表示電視節目可以看,但是不能用它取代正規培訓課程。要想真正掌握瓷器辨偽方法,就要系統全面地學習正規知識。“要把它當做學校裡的一門課程一樣對待,而不是隨隨便便、零零散散地聽別人的議論。”
“說瓷器水深我同意。所謂水深,無外乎‘忽悠’的人太多了,防不勝防,而且被忽悠的結局很慘,能傾家蕩產。但是說瓷器鑒別水深我不同意,瓷器知識本身並不深,與研究高科技比起來,瓷器知識太簡單了。”
李宗揚透露鑒定瓷器不能怕麻煩,他指出每個朝代的瓷器都有其本身固有的風格和特點,要將這些一一把握記牢,鑒定時有一個方面不對,就要三思了。雖然這種學習過程是枯燥無味的,但是也要堅持不懈。“不要怕麻煩,要將需要掌握的特征牢記在腦子裡,到任何場合都能鑒定瓷器的真假,就這麼簡單。”李宗揚說到。李宗揚提醒收藏愛好者要將每一點知識吃透,不能僅僅學習一點皮毛就滿足了,或者輕信某些所謂的“訣竅”就去淘寶了。瓷器鑒定本身是一件慢工出細活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眼力是靠不斷學習、不斷鞏固、不斷實踐而積累出來的。多看、多聽、多對比、多思考,最后謹慎出手。
對於從哪幾個方面來學習,李宗揚表示:“從瓷胎、瓷釉、彩色、紋飾、造型、款識這幾個方面來分析、來感覺,就沒問題。”每一件瓷器都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看似麻煩,其實不然,一開始運用不熟練的時候,初學者可能還需要一項一項觀察,但是當運用熟練,經驗豐富之后,就會自動且快速地從各個角度辨別,不用刻意為之,反而倒不麻煩。
“要先知道什麼是‘真’,這是前提,才能辨別什麼是‘假’。”
在談到瓷器市場的發展時,李宗揚表示近幾年瓷器市場人為炒作的情況已經很明顯,比如有些拍場上的假拍現象,比如價格已經高於其價值的有些品類的瓷器,“即使有一定價值,但是也不會高的離譜。從長遠來講,在古瓷器上高古瓷應佔有一定地位。市場價位將會有所體現,但現在還遠沒有達到高古瓷應有的高度。”李宗揚認為雖然目前拍賣公司和藏界均比較偏向明清瓷,對高古瓷的宣傳很少,但是高古瓷年代久遠,並且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不管從文物角度,還是歷史角度,它的價值都比較高,並遲早會受到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重視。
更多李宗揚教授對明清瓷瓷胎、瓷釉、彩色、紋飾、造型、款識的分析和講解,請關注中國文物網“明清瓷鑒定講座”電子課程。如果您有藏品想一辨真假,歡迎參加2014北京大柵欄琉璃廠每月的收藏講座鑒寶活動,聽課的同時也將得到李宗揚教授的現場鑒定,並有機會享受由中科藝融文物鑒定中心提供的科技檢測服務套餐。
專家李宗揚
專家介紹
李宗揚,北京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文博副研究員、北京大學分校歷史系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文博研究生班客座教授、國家文物局泰安培訓中心客座教授、中央電視台《鑒寶》欄目特邀專家,被業界稱為“神眼”、“聖手”,是文物鑒定界不可多得的鑒寶大師。主要著述《中國歷代陶瓷鑒定》一書被全國用作教科書,並一度被有關文物鑒定專業人員用作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