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培明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冰 綦伟
来不及领取“深圳十大年度创意品牌”奖,詹培明急速向云南飞去寻找灵感,然后又辗转四川完善创意。他要制作一幅崭新的大型瓷板画——《印象深圳》,作品在即将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亮相。
瓷板画,正是他的技术专利之一。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库里,这项编号为“CN101376316B”的专利,命名为“一种高温彩烤瓷板油画制作方法”。
在当代陶瓷艺术领域,无论是艺术创新和技术革新,詹培明领衔的斯达高瓷艺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达高)都处于领先地位,既有“中国名牌产品”之美称,也有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出口免验”之信誉。詹培明的一马当先和辛勤耕耘,让深圳这个缺乏瓷器制作传统的地方,怒放了“陶瓷艺术之花”,并且声扬国内名动国际。
“文化是‘烤’出来的,文化产业则是‘考’出来的。”詹培明念起他的真经,“说到底,文化产业要看有没有产生效益,能坚持多少年,发展健不健康。让市场说了算,而不是靠人吹。”
面朝大海的《印象深圳》
詹培明没有秀他云南、四川之行的摄影作品,而是兴致勃勃地打开手机中的照片,让记者看他的一位老友的画作:群山为起点,面朝大海,顺着莲花山上小平塑像的指引,点开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盛景。高楼华厦,相互交错;海天相映,视野远大;岭南画风,跃然而出……
这是瓷板画《印象深圳》的原稿。“看看,这是不是你印象中的深圳?”詹培明目光炯炯,“我认为深圳最重要的精神取向是向外看,向大海张望,而不是背朝大海。深圳的崛起与发展,实际上是中国强国战略的序曲,是建立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城市,《印象深圳》应当表现出这种宏大的主题。”
这个创意,是在半年前的一次户外摄影活动中涌现的。此后,他与各界人士进行思想碰撞,逐渐找到了实现路径。谁来完成画作的原创?这是瓷板画的第一道工序。
“我想到成都卧龙熊猫画院院长童昌信先生,觉得他能表达好这个主题”,詹培明说,“搞瓷艺,功夫在外,不能总看瓷,而是要与不同的艺术家对话,从不同门类的艺术创作中获得营养,因此我同各种艺术家、设计师都有交往。”说起与童昌信的相识,他说有一年画家做寿,他去了,好多画中,他看中一幅《印象基多》,画的是厄瓜多尔的首都,寥寥数笔,就像素描,加了很淡的浅绿色、浅蓝色、桔红色。
他请画家来画深圳, “一定要用这样的效果。因为我们现在的城市太繁华了,要给她一点安静。”
记者问:“你要用这件作品,给人一个崭新的深圳印象?”詹培明回答:“对!”
用瓷板画来表现“印象深圳”,得到深圳市委宣传部的支持。詹培明说:“历时半年的努力,我们采用千年不变色、万年不变质的新型成像技术,《印象深圳》将在5月举行的文博会上展出,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欣赏陶瓷艺术中的新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