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青花会昌九老图筒瓶”
华夏收藏网讯 2014匡时春拍开幕在即,备受关注的瓷器杂项类分有瓷器工艺品、佛像、茶道具、文房以及杂项专场,其中瓷器工艺品专场将设明末崇祯青花瓷器“翠影青蓝”专题。
从明宣德之前的青色浓艳(苏麻沥青),到明嘉靖、万历时的青如蓝紫(回青),再至明天启、崇祯、清康熙之明朗秀丽的翠毛蓝(浙青),青花瓷的婀娜备受世人喜爱。北京匡时公司推广部葛士恒介绍,青花料在明成化之后因进口钴料用竭,改用浙青,虽然蓝中泛灰的颜色不如苏麻沥青的美艳,然而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翠蓝色充分展现了国产青花料的优势,沉静柔美之色恰与东方婉约含蓄的审美相符。
崇祯的青花瓷相比嘉靖、万历砂土更白润,形制更秀雅。在明末内忧外患,国力渐衰的国情下,她是如何发展出独具风格的翠蓝青花瓷器呢?
葛士恒介绍,崇祯年间的民窑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以说,明末的青花瓷贴切地体现出民间制瓷的高超水平。明朝禁止民间烧造彩瓷,而不禁民间烧制青花瓷,在官窑停烧的情况下,即使宫中用瓷也以“官搭民窑”的方式制作,由此民窑得到很大的发展。此外,民间兴盛祭祀丧葬婚娶,瓷器的需求量很大,这也促使了崇祯年间民窑的发展。
“明末民窑突破了历来官窑器图案规格化的束缚,图案纹饰多样化,各种人物故事、大小动物、道教神话等全部入画,风格写意,画法潇洒自如,令人眼前一亮。瓷土中加大高岭土的比例,一改嘉靖、万历的笨重粗糙胎体,白润致密的瓷土更显晶莹透亮,秀丽的翠毛蓝由此诞生,凝结了古代民间艺人的智慧,为清代瓷器开启良好的开端。”葛士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