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东莞高埗工业园一分厂,8台人工瓷砖打包机静悄悄地躺在仓库一角。公司制造中心总经理钟伟强笑着说:“这是最后一批从生产线上退下来的人工打包机,再过几年就成古董了。”就在一墙之隔的生产车间里,两条生产线上的自动打包机半分钟就能完成一箱瓷砖打包,并提送到转运车上。抽象的东莞转型升级在唯美这里却让人看得见、摸得着。
被逼出来的“机器换人”
在唯美生产线上,瓷砖一出窑炉就进入自动输送带,通过地下送到百米外的车间,抛光、磨边、切割、检测、打包等工序都在自动输送带上完成。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只有不到20名工人在巡查机器是否正常工作。
东莞陶瓷行业“破茧化蝶”路漫漫
2007年前可不是这样。从产品烧成出窑到磨边抛光到分选包装,检测、分选、印花、包装、打托、搬运,各个环节都“人满为患”。钟伟强说:“同样的车间,过去至少得两三百人干活。”
这种变化得益于“机器换人”,以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代替人工。
在隔壁车间,一条生产线上5台平板印花机已停止使用。而前端一间恒温恒湿的小房间里,普通的瓷砖经过一台进口3D喷墨打印机,就成为市场畅销的木纹瓷砖。
过去这样一条线5台平板印花机就需要18-20人;现在同样工序,用3D喷墨打印机,一个人就能完成。
钟伟强说,唯美的“机器换人”最初是被逼出来的。
2007年,由于用工紧张和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唯美试图从自动打包机着手推动“机器换人”,第一批引进了8台机器,价值400多万元。刚开始工人觉得轻松不少,不过由于机器自身技术和操作管理理念问题造成故障频频。自动打包机变成“半自动”,接着“不动”,最后生产线还是恢复成了“全自动”——全部自己动手。半年后,机器都被拆卸掉了。
机器拆了,人工成本却没有停下高涨的脚步。
怎么办?还得换!
两年后,唯美第二批自动打包机投入使用,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的规范,新机器成了生产线上的“宠儿”,仅此一项就节约用工约600人。
2009年来,唯美将更多精力投入“机器换人”中。近年来,先后投入约3亿元,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节省生产用工2200人。与此同时,技术研发队伍却从数十人增加到200多人,新产品不断涌现。钟伟强说,唯美尝了国内建筑陶瓷行业“机器换人”的“头啖汤”,不但国内建陶同行时常来考察,装备研发单位也愿意把新设备拿来唯美试验。
降人工还要降能耗
提起“东莞制造”,不少人的印象还停留“劳动密集型”上。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东莞企业通过“机器换人”走上“技术密集型”的道路。
在钜升电子,从手机机壳制模、模具检测、利用模具生产机壳等环节全部使用机器人,节省用工约一半。
在徐记食品公司,从2003年工厂建立之初就开始小规模“机器换人”,目前公司拳头产品的生产线基本实现全自动化。
“机器换人”在东莞五大支柱产业以及四个特色产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缺口。不过,随着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广泛使用,对电力等能源的需求有所增加。如果生产效率提高了,但单位产值能耗降不下来,转型升级的“成效”一样得打个折扣。
美声集团旗下的东莞美福精密塑胶模具有限公司对此深有体会。
2012年,美福进入注塑行业时接手了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注塑机。如果想尽快投产,需要改造扩容工厂供电负荷,如果不扩容则需更新部分设备,一台就大约需要200万元。此时,东莞万台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试点政策让美福看到新希望。
所谓伺服改造,是对注塑机液压油泵进行改造,从原来需要持续供电变为间歇性供电,以达到节能效果。2013年5月到今年初,美福完成了70%的注塑机改造。公司总经理罗建军说,一台1500吨级的注塑机,改造前一小时耗电115千瓦时,改造后只要81千瓦时。按工业用电平均每千瓦时0.8元,一天开机24小时,一个月工作28天来算,一个月能节约电费1.8万元。“我们整个改造才花了200多万元,2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罗建军说。
美福员工刘晓说,改造后,机器故障率下降至原来的一半,检修校准间隔也明显增加。
在大朗镇,当地已有数控织机20000多台,投资超过30亿元。一台毛纺织机相当于6-8个熟练工人的工作效率,减少用工达80%,节电率达44.6%,实现“技术密集”和“节能降耗”的“熊掌鱼翅兼得”。
5月30日,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东莞高埗工业园一分厂,8台人工瓷砖打包机静悄悄地躺在仓库一角。公司制造中心总经理钟伟强笑着说:“这是最后一批从生产线上退下来的人工打包机,再过几年就成古董了。”就在一墙之隔的生产车间里,两条生产线上的自动打包机半分钟就能完成一箱瓷砖打包,并提送到转运车上。抽象的东莞转型升级在唯美这里却让人看得见、摸得着。
被逼出来的“机器换人”
在唯美生产线上,瓷砖一出窑炉就进入自动输送带,通过地下送到百米外的车间,抛光、磨边、切割、检测、打包等工序都在自动输送带上完成。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只有不到20名工人在巡查机器是否正常工作。
东莞陶瓷行业“破茧化蝶”路漫漫
2007年前可不是这样。从产品烧成出窑到磨边抛光到分选包装,检测、分选、印花、包装、打托、搬运,各个环节都“人满为患”。钟伟强说:“同样的车间,过去至少得两三百人干活。”
这种变化得益于“机器换人”,以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代替人工。
在隔壁车间,一条生产线上5台平板印花机已停止使用。而前端一间恒温恒湿的小房间里,普通的瓷砖经过一台进口3D喷墨打印机,就成为市场畅销的木纹瓷砖。
过去这样一条线5台平板印花机就需要18-20人;现在同样工序,用3D喷墨打印机,一个人就能完成。
钟伟强说,唯美的“机器换人”最初是被逼出来的。
2007年,由于用工紧张和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唯美试图从自动打包机着手推动“机器换人”,第一批引进了8台机器,价值400多万元。刚开始工人觉得轻松不少,不过由于机器自身技术和操作管理理念问题造成故障频频。自动打包机变成“半自动”,接着“不动”,最后生产线还是恢复成了“全自动”——全部自己动手。半年后,机器都被拆卸掉了。
机器拆了,人工成本却没有停下高涨的脚步。
怎么办?还得换!
两年后,唯美第二批自动打包机投入使用,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的规范,新机器成了生产线上的“宠儿”,仅此一项就节约用工约600人。
2009年来,唯美将更多精力投入“机器换人”中。近年来,先后投入约3亿元,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节省生产用工2200人。与此同时,技术研发队伍却从数十人增加到200多人,新产品不断涌现。钟伟强说,唯美尝了国内建筑陶瓷行业“机器换人”的“头啖汤”,不但国内建陶同行时常来考察,装备研发单位也愿意把新设备拿来唯美试验。
降人工还要降能耗
提起“东莞制造”,不少人的印象还停留“劳动密集型”上。其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东莞企业通过“机器换人”走上“技术密集型”的道路。
在钜升电子,从手机机壳制模、模具检测、利用模具生产机壳等环节全部使用机器人,节省用工约一半。
在徐记食品公司,从2003年工厂建立之初就开始小规模“机器换人”,目前公司拳头产品的生产线基本实现全自动化。
“机器换人”在东莞五大支柱产业以及四个特色产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缺口。不过,随着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广泛使用,对电力等能源的需求有所增加。如果生产效率提高了,但单位产值能耗降不下来,转型升级的“成效”一样得打个折扣。
美声集团旗下的东莞美福精密塑胶模具有限公司对此深有体会。
2012年,美福进入注塑行业时接手了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注塑机。如果想尽快投产,需要改造扩容工厂供电负荷,如果不扩容则需更新部分设备,一台就大约需要200万元。此时,东莞万台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试点政策让美福看到新希望。
所谓伺服改造,是对注塑机液压油泵进行改造,从原来需要持续供电变为间歇性供电,以达到节能效果。2013年5月到今年初,美福完成了70%的注塑机改造。公司总经理罗建军说,一台1500吨级的注塑机,改造前一小时耗电115千瓦时,改造后只要81千瓦时。按工业用电平均每千瓦时0.8元,一天开机24小时,一个月工作28天来算,一个月能节约电费1.8万元。“我们整个改造才花了200多万元,2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罗建军说。
美福员工刘晓说,改造后,机器故障率下降至原来的一半,检修校准间隔也明显增加。
在大朗镇,当地已有数控织机20000多台,投资超过30亿元。一台毛纺织机相当于6-8个熟练工人的工作效率,减少用工达80%,节电率达44.6%,实现“技术密集”和“节能降耗”的“熊掌鱼翅兼得”。